并且,他知道这位曹官人的来意了,原来是打面脂的主意。可惜了,这面脂的方子,已经在陶清皓的手里。
曹官人再次噎住,不应该啊,他打听到的消息,可都是说这面脂出自许黟之手。
见他还想继续说什么,这回,许黟先开口了。
“曹官人,你今日莫非不是来看病的?”
“啊,曹某是来看病的。”曹官人立马否认。
许黟看着他,道:“既然是来看病的,不若就让在下先把药方写下来?”
曹官人愣愣神,硬着头皮地说了声好。
没多久,许黟就将两张方子写了出来。
一张是清热解毒的汤剂,只需用金银花、蒲公英和栀子仁。
另一张是治疗恶疮的,用的也是三种药材,分别是黄檗炙、胡粉、黄连。
许黟把方子开好,又叮嘱他如何使用,然后就将方子交给曹官人。
曹官人拿着方子,一时半会有点晃神:“许大夫,你、你不给我开药吗?”
“曹官人,药房里正好缺了两味药。”许黟好心地说,“你拿着药方,去到医馆里找学徒开药即可,若是有不明白之处,我可叫我阿旭陪你一趟,有何不懂的可问他。”
曹官人:“……”不,他不是这个意思。
许黟问他:“曹官人,可有不懂之处?”
“……没了。”曹官人僵硬回话。
旁边的阿旭早就接受到许黟的示意,请他到旁边付诊金。曹官人见此,只好掏了一钱银子放下,拿着两张方子,毫无所获的离开。
许黟看向阿旭:“你去查下,这曹官人做的什么买卖?要是有问题,你就把消息递给陶清皓,让他去解决。”
“是,郎君。”
第126章
许黟让阿旭去查, 果真查到了点东西,曹官人报给他的地址是对的,在这条街的第三户, 正好与许宅斜对面。
他做的是胭脂的买卖,家里有胭脂厂,有数个工人师傅,他家的胭脂铺与陶家胭脂铺隔着两条街。
陶家如今生意靠着“许氏面脂”红火了起来, 带走了不少客源。
再一打听, 曹官人面上的恶疮,已经长了好几年, 前年时, 得陈大夫医治, 好了一阵子。
近些时候又长了,敷用的面脂效果不如从前,又加上其中还有其他蹊跷, 才找上门来。
许黟发现, 阿旭打探消息的本领不错,他们搬来到东街住下后,阿旭就经常与左邻右坊接触,东街里住着谁和谁,比许黟要清楚。
若不是他出去打探消息,许黟想知道这些, 知晓的途径怕是要麻烦些。
知道这些消息后,许黟就让阿旭把消息传给陶清皓。
他没问陶清皓是怎么处理的。
几天后, 陶清皓叫随从传话来, 说已经搞定了,不会给许黟带来麻烦。
七月中旬, 盛暑。
这日,邢岳森要重新启程,前往顺天府参加春闱。
几个友人们都来践行,邢家给邢岳森备的是马车,后面的车厢比之前的骡车要宽敞一些。
跟着邢岳森出行的,是阿目和王护院。
他们此行一路走的都是官道,又是考生,还有举人身份,在路上会相对安全和便捷。
带上王护院,主要是为了有人照应。
“邢兄,此次出门,怕是要个把月才能到顺天府,路上得备些应急的药丸药散,以防之需。”许黟说着。
他从阿旭的手里接过一个包裹,里面装的都是这几日他赶出来的各种应急药丸,和冲服的药散。
邢岳森眼眶微热,真心实意道:“黟哥儿,你怎么还辛苦备了这些,之前就跟你说过了,家里已为我备了药物。”
“不是我备的,我不放心。”许黟道。
上回去参加科考,还有陶清皓等其他人,路上能有个照应。
如今跟着邢岳森出行的就两人,阿目虽然是随从,但懂的并不多,王护院目不识丁,除了一身可以护主的腱子肉,就是手里的刀了。
本来,许黟也不操心这些的。
可是吴关山不在,妙手馆里其他的大夫,许黟见过,水平都不如吴关山。
许黟在知道这事后,就想了一些,一想多,就更加不放心了。
在古代,普通的风寒感冒都能死人,更何况是酷暑出行,哪怕是现代,高温中暑也是很危险的,救治不及都会有意外发生。
邢岳森晴朗一笑,把包裹收下:“依你的,有你备的这些药丸药散,确实能让人更心安。”
鑫盛沅和陶清皓看着他们说完了,才接话。
“还是许黟想得周到,我和鑫幺都是空着手来的。”陶清皓笑道。
鑫盛沅偏偏嘴:“也不算空手,好歹我们提了酒。”
邢岳森跟着笑起来:“是好酒。”
这酒还是从陶家酒楼里顺来的琼玉佳酿,府城里才有的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