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章(1 / 2)

有时村里人也会到镇上摆摊卖丸子,他们没有卤汤做底,卖丸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芸豆是个喜欢动脑的姑娘,她用晒干的豆腐皮,包了干野菜和肉泥,煮在卤汤里,一个小团子两文钱,也是供不应求。

炸过的豆腐泡里塞入野菜肉泥,又能再卖贵一文,李婆婆每日就做丸子,现在她家也请了人做豆腐。

邢五手下的那群小孩儿们,每日也有事干,大一点的就去码头支摊子,小的就去挖野菜摸河蚌。

用江家做的魔芋粉皮,搞了个新花样凉拌菜,十二文就能买一斤。

可供选择的菜有:大木菌、笋丝、苦菜、蕨菜、野菜、折耳根、魔芋粉皮、萝卜片、白菜、河蚌肉、河壳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六每日是真的很忙,而且他也不怎么去镇上,不如把孩子们都放到码头来,在眼皮子底下放着,那些狗爪总不至于还要凑上来。

于是两人在码头搞了个大屋子,类似于善堂的地方,真的无家可归,又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可以进善堂做事儿,换取睡觉的地方。

凉拌菜是善堂出的,虽然借着这名义,但味道也是真的不错,孩子们也勤快,弄的东西都很干净。

之前江六怕他们出事儿,油条方子一直没敢给出去,现在善堂多了几位老人,于是码头又多了一味吃食。

有客人买了善堂做的炸油条,裹进纸饼里吃,后头的人也跟着学起来,油香和饼香的结合,简直让人流连忘返。

愿意吃苦的人也愿意动脑,码头的美食越来越多,只要客人们下船,就能闻到各种香气,一路吃到最后,肚子都撑的圆滚滚的。

糖葫芦真的是江六的执念,这时节没了山楂果儿,做的糖山药豆,也是吸引着娃子们挪不动腿。

串好的山药豆,扎在稻草杆子上,又脆又甜,不说小孩儿,大人们也忍不住买上一串儿,边走边吃。

清溪码头去的值,就是没买到江家杂货铺的东西,去吃吃东西也是很不错的,府城来的客船越来越频繁,大家脸上都是满足的笑意。

第200 章 神奇的区域。

挖冰窖得请专业的工匠,人是邢五找的,价格公道做工也好。

“小东家,河滩的地下凉快,你如果储一年的冰,只需向下挖一丈即可。”工匠们仔细探查地形,报给了江六。

镇上的富户们都有冰窖,那边得挖深一点儿,也是他们带人挖的,几十年都不会出问题。

“行,那就麻烦辛苦你们了。”

专业的事儿得交给专业的人做,指手画脚多了,做出的效果反倒是不好。

从镯子世界出来后,江六赶紧回村,他要试试那神奇的河沙,头一次见这么简单的发豆芽法子。

今日去木工坊请教老师傅问题,那平衡石木扇他们做出来嘎吱嘎吱响,中间的木棍总是不合适,不知是何原因。

工坊的人一听就明白问题所在,现在天气热,电力供应不足,大家都学会了制作木扇,但其实中间轴的木头很关键,不能用太硬的木头也不能太软。

要想拥有古镇同款静音手摇扇,就得买他们工坊的中间轴,手指长拇指粗的一根,就要卖六十块。

那木头的硬度介于铁木和柳木之间,是一种新型的树种,如果选择买木苗,那至少得等三年。

江六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头脑,人手供应不足就卖主材料,怎么着都不会亏,实在是厉害!

因为他要的量大,工作人员推荐他买树段,半人高的能刨出二百来根,还是得看个人的木工手艺。

驼着半截木头、几十株木苗,江六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工坊,转头就去了寻古味,花出去的钱必须得赚回来。

上一次学的知识都还没开始试验,海盐牙膏的制作需要珍珠,这个他有点无力,养海珍珠没那条件,河蚌小珠倒是可以试试。

原来珍珠是蚌壳的结石,为了让自己不受伤,用身体把沙粒包裹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珠子。

不是每一个蚌壳都能产珠,收成时间为两到三年,江六在这片神奇的区域,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之前河里有人打到大河蚌,出得那珠子,圆滚滚的有拇指大,浅粉的品相极好,卖了千两的高价。

如果是小珠子,怕是更挑剔品相,这珠子的行情,他了解的不多,只知道一根普通的银簪,带了一粒小珠都要卖三四两。

对于长期的买卖,江六还是很有耐心的,得仔细规划后再行动。

冬日里青菜卖的贵,先搞定河沙黄豆芽和红豆芽,冬菜的钱先赚到再说,还有那蒜黄和韭黄,原以为又是什么高科技新品种,才会是嫩黄色,没成想真的是蒜头和韭菜种出来的……

下了船就开始挖河沙,这会儿就他和三哥在,二哥说一会儿还有笔生意要谈,就不和他们一块儿回来了。

江小三:“挖这干啥啊?补路还是赈灾?”

除了这两点,江余年暂时想不出沙子还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