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华服之下 第69节(2 / 3)

话犯宫中的忌讳,她只能吞进肚子里。

云英拍拍皇孙的小脸蛋,抱着他来到食案边,替他将围兜系好,说:“兴许还是我生过孩子的缘故。”

绿菱打开食盒,将晚膳先给皇孙摆好,闻言掩唇笑说:“你看起来可半点不像生过孩子的模样,要我说,这也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你与皇孙生来亲近,与公主竟也投缘。”

她说着,笑容又淡了几分。

“方才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少阳殿的钱吉,他回来替殿下取两件衣裳,说是今日晌午,吴王递了折子上去,要举荐靳昭小将军去西北呢!殿下此刻应当正召了靳昭小将军在前面议事呢,晚膳必是不回来了。”

她们对朝政没有那么关心,但靳昭素来是东宫的人,如今刚要调去南衙军中,就被吴王如此针对,可见两边的对峙,已经渐渐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云英的心中也蒙上更深的阴影。

那晚萧琰说过的话犹在耳边,她以为总还有一阵子,谁知边地的军情竟来得那样快。

夜里,萧元琮回来时,已近亥时。

云英今日不必值夜,才回到自己的暖阁中,余嬷嬷便来了。

“穆娘子,殿下有几句话想同你说,烦请到少阳殿走一趟。”

仍旧是平板的语调,锐利的眼神从她身上一扫而过便迅速垂下去。

她的神态没变,可云英却觉得她的眼神比过去多了一丝不满。是从何时开始的?

好像就是上一回自己从京都看完阿猊回来以后。余嬷嬷在萧元琮的身边,好像什么都知晓。

“是,多谢嬷嬷前来传话,奴婢这就来。”

余嬷嬷也不看她,转身就走。云英赶紧扯了架子上的厚实冬衣,一面披到身上,一面快步跟上。

外头冷极了,几乎在踏出门槛的那一刻,她的脸颊就被寒风冻住了,她赶紧抬起双手,在脸上捂了捂。

幸而少阳殿离得近,不出片刻就到正殿门外。有个内监在门缝边等着,一见她来,也不必通报,赶紧拉开门将她让进去。

暖烘烘的大殿里,她轻手轻脚脱下厚实的外衣,小心地绕到里间,就见萧元琮正背对她坐着,由一位内监将他头顶的发冠小心取下,以一把牛角梳从上至下,梳理了几下。

长长的黑发披散下来,垂在素色的衣裳之后,有种清雅淡然、随性平和的气息。

大概是听到了屋门开关的动静,他没有转身,仍旧背对着她,淡声道:“愣着做什么?到孤的身边来。”

来时喊得急,路上又冷,她没有太多工夫思索太子此刻让她过来所为何事,只下意识觉得应当是同萧琰举荐靳昭去西北有关。

可到了屋里,看到他披衣散发的模样,云英忽然忐忑起来,脑中莫名想起在行宫时与他单独相对的画面。

放她进屋的那名内监还在身后看着,她低下头,小步行至萧元琮身边两步处行礼。

“不知殿下唤奴婢前来有何吩咐?”

旁边的几名内监不知为何,在她走近时,已经知趣地退下,屋子里又只剩下她与萧元琮两人。

萧元琮没有立即回答,也是第一次没有立刻让她免礼,只是转过身打量她。

云英还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因为迟迟没有站直,腰腿逐渐发酸,微微打战,然而在萧元琮的注视下,还是尽力保持着面色的平静。

好半晌,萧元琮才伸出一只手,轻轻托在她交叠在身前的双手之下,将她扶起来,说:“可知孤让你过来,所为何事?”

云英咬了咬下唇,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他与萧琰的不同。

萧琰是个不管不顾,单刀直入的性子,平日喜怒不定,变化无端,可并非不形于色,而萧元琮却从来不愿被人看透。

可这种看透,并非是要旁人在他面前有所遮掩。

“奴婢愚钝,只能斗胆猜测,可是与……中郎将有关?”

萧元琮顿了顿,唇边露出一抹无奈的笑意:“云英,从什么时候起,你与孤之间能说的话竟只余下靳昭了?”

云英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殿下恕罪,只是奴婢方才听说,今日吴王上疏,举荐中郎将前往西北,这才有此猜测,还请殿下明示。”

能在东宫传出来的话,自然都有他的默许。

“不错,确有此事。”萧元琮淡淡回答,听不出情绪,但似乎也有意说两句,“他要举荐靳昭为鄯州折冲都尉。”

“折冲都尉……”云英轻声重复一遍,“那是常驻西北的守军将领……”

“是啊,”萧元琮叹了一声,饮了杯热茶,“常驻西北,他与父皇关系亲密,他的话,父皇总是更听一些,若父皇点了头,那这一回,恐怕连孤也没法再将他留在京都了。”

这一声叹,多少有几分真情实感。

这些年的争斗中,萧琰几乎没有主动出手过,与之有关的事,几乎都是郑居濂和皇后在背后谋划。照郑家一贯的行事,他们想保住南衙军的位置,多是要想方设法将靳昭拉下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