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7章(1 / 2)

想想真是可怕至极!想我当年在老家,母亲做的辣椒酱我是可以直接干吃的,那时我以为辣椒都应该是如此。今日发觉实在是过于幼稚,江西的辣椒真乃辣椒中的王牌劲旅,低调且凶狠,常山赵子龙一般可杀得七进七出片甲不留。

不过好在如此受不了当地辣椒的也非我一人,几位山东长官据说也是辣得不行,强烈要求往后的菜里不准放此等杀器!幸哉幸哉,估计过不了多久,我军从上至下的伙食能有极大改善。不求有肉,但求不辣。

不知你在重庆伙食如何?愿全家身体康健,期盼你的回信。

姜培生。”

婉萍看着那些生动活泼的话,咯咯笑出来,有那么几分钟甚至生出种错觉,她不是重庆而是在南京,姜培生也不过是在江西出趟短差。很快他们就可以在熟悉的馆子见面,酒足饭饱后再去电影院看一场卓别林的喜剧。

第二十六章 庞太太

给姜培生的第十三封信在腊月二十九寄出,随后一天就是春节。婉萍邀请了马太太一家、庞太太和白小姐一起吃年夜饭,尽管局势动荡,随时都在传来坏消息,但过年总还是要热闹一点儿,给来年添些喜气,让活人更有盼头。婉萍一家准备了南京过年必吃的特色什锦菜,庞太太和白小姐扯了西北的宽面,满桌上最重磅的一道菜是马太太做的,她自己腌了东北酸菜,三家人又凑钱买了半斤猪肉和粉条,一大份的酸菜粉条炖肥肉在桌子中间冒着白腾腾的热气。庞太太招呼着大家来尝尝她的油泼辣子面,婉萍想起来姜培生信中写的江西辣椒,笑着问庞太太:“西北的辣椒是不是不辣?”

给姜培生的第十三封信在腊月二十九寄出,随后一天就是春节。婉萍邀请了马太太一家、庞太太和白小姐一起吃年夜饭,尽管局势动荡,随时都在传来坏消息,但过年总还是要热闹一点儿,给来年添些喜气,让活人更有盼头。

婉萍一家准备了南京过年必吃的特色什锦菜,庞太太和白小姐扯了西北的宽面,满桌上最重磅的一道菜是马太太做的,她自己腌了东北酸菜,三家人又凑钱买了半斤猪肉和粉条,一大份的酸菜粉条炖肥肉在桌子中间冒着白腾腾的热气。

庞太太招呼着大家来尝尝她的油泼辣子面,婉萍想起来姜培生信中写的江西辣椒,笑着问庞太太:“西北的辣椒是不是不辣?”

“辣椒不辣还能叫辣椒吗?”庞太太拌了红油油的一盆面,宽粗的面条一根就能盛一碗。

夏青尝了口直呼太辣,庞太太自个吃起来却没半点反应,她嘴唇被辣得通红,却还是坚持说:“辣才好吃呢!越辣越过瘾。”

庞太太又高又瘦,薄薄的嘴唇通常没什么血色,若是不擦口红时,她总显出一丝病态。不过这也仅是从脸上瞧出来的,若庞太太一开口讲话,听她说话的人就会知晓这女人精力旺盛极了,她咄咄逼人的架势像一把薄刃的小刀子,往哪轻轻一划都会割开口子流出血来。

年夜饭后,庞太太和白小姐被马太太邀请去楼上给孩子们守岁,这是她老家的讲究,守岁的长辈越多,来年就能积下越多的福气保佑孩子们健康长大。

如怀今年已经十四岁,早过了需要守岁的年纪,所以陈家人收拾了餐桌就早早睡去。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上班的上学的都要歇下,陈彦达、夏青和如怀都还在蒙头大睡时,婉萍却已经起身出门,她要去罗汉寺祈福。

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在重庆是香火最旺的寺院,当地人都说这里的佛祖菩萨是最灵的。婉萍进了罗汉寺,先拜一进门的弥勒佛,再拜五百罗汉殿,然后进入大佛殿,跪在大佛释迦摩尼前,求佛祖保佑姜培生能平安顺遂,他们夫妻可以早日相见。这一通三跪九拜完成才终于走到说法堂,婉萍用一年里从牙缝挤出来的钱点三盏供养灯。

从罗汉寺离开时,陈婉萍觉得浑身都轻松了不少。她悠悠闲闲地往家里走着,想起昨天一块吃饭时庞太太说过今日上午要去一趟南滨路,而此时自己正好无事,于是她临时决定走过去瞧瞧,说不定能正好碰见庞太太和白小姐,就算碰不上也当是闲来四处逛逛,看看那附近的洋房子。

南滨路和李子坝、黄家巷一样都是有钱人住的地方,各式各样的小洋楼能从街头排到街尾,张家是行政大员,李家是将军统帅,隔壁的王家是商贾大富,总之是个顶个的风光。这样的讲究也不仅限于自家房屋院子,连他们门前的马路都比其他地方要更宽更平坦,能并排跑庞蒂克之类的豪车。四处巡逻的警察让这里也少了难民的影子,干净整洁非常,总之是从里到外的体面。

婉萍走在街上,正专注地看着法式的雕花,意大利风情的柱子,忽然就听到前方一阵犬吠。“汪汪汪”的吼叫里夹杂着女人尖锐的叫声,婉萍听着声音耳熟,由不得多想就顺着声音跑过去。

她拐过一处街角,看到的果然是熟人,只见三条呲着牙滴答着口水的黑背黄身大狼狗围住了庞太太与白小姐。白小姐红着眼睛勾着背,婉萍看得出来她此刻怕极了,浑身都在发抖,但依然一手将庞太太拦在自己身后,另一手拿卷成筒的报纸试图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