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大部分人都是公正善良的。
所以录取通知书陆续送来的时候,他们这一片出事的倒是不多。
通知书寄来的时间有早有晚。
早的很快就拿到了,晚的一个多月还没音讯。
秦家几个倒是很早就收到了。
因为知道父亲要去南方两省的关系,他们干脆报考了南方的学校。
他们不像扶苏那次是从小学习的,半路进学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本来也去不了首都那边极好的院校。
所以干脆也报考去南方了。
今年施行的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考前他们摸不准自己能考多少分。保险起见填了个觉得稳妥的学校,实在不行还能换个学校读研。
反正这年头的学校基本都是认真学的,何况扶胥几个也没打算往科研的方向走,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没那么高。
商蔓问起扶苏他们要去哪个城市:
“我好像听说你家里人报了厦门的学校?”
扶苏点头:
“厦门应该是试点城市。”
而且厦门还有个厦门大学很不错。
万一回头扶胥他们想在学业上深造,可以试试去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
商蔓想了想:
“那我也去厦门。”
她一个姑娘家单独出门,哪怕说动了村长帮她给章邯几人也开介绍信随行,村里人估计还是会觉得不太安全。
但是跟支书他们一起走就不一样了。
正好有知青从县里回来,两人顿时止住了话头。厦门的消息是他们从女主那边套出来的,两位女主自己都没意识到说漏了嘴,他们也不好多提厦门的事情。
那知青回来就直奔商蔓家:
“孙同志和曲同志在吗?咦,秦同志你也在啊!正好,我有事和你们说!”
女主很快从里屋出来:
“什么事?”
那个知青一脸惋惜:
“你们三个怎么不去参加考试?我刚刚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这次录取的时候会优先录取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你们要是去参加考试了,只要成绩稍微好点,肯定能上重点大学!”
他也是才知道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有这样的招生偏向。
这一年多来,他们三个捣鼓了不少新的农业技术。虽然都是比较粗浅的那种,但上头还是给了表彰的。
比方说之前提到的滴灌技术,本位面可能是为了给女主表现机会,所以引进时比历史上晚了一些。
于是他们的滴灌技术报上去以后,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及时雨。他们正在商量从国外引进技术的事情呢,这下子可以节省一笔开支了。
有女主光环帮忙,再加上女主哪怕不太清楚滴灌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来的,改良出的滴灌方式确实比国外的不差什么。
不然只是最粗浅的技术的话,国家还是要继续找外国学习。
除了滴灌,女主还提供了不少其他方向的改进。
其实很多都是概念性的东西。
比如女主随口提到:
“好像可以研究植物每个生长阶段需要用到的是太阳光中的哪一部分光,然后针对性地给它们提供当时需要的光,这样就能提升生长效率。”
二十一世纪的植物工厂就有利用这个技术将产量和成熟速度做到飞跃性提升的成熟案例,据说已经投产了。
就是成本有点高,咳。
现阶段的国家当然是没那个资金搞这些的,如今大棚种植都还没彻底推广呢。
不过有些概念提前拿出来,总归能加快发展速度。知青就觉得他们三个很适合去农大给教授打辅助,多提供一些新点子。
孙秀秀尴尬一笑:
“但是……但是我估计连最低分数线都考不上……”
人家总不能破格录取她个学渣吧?
曲小梅也移开了目光:
“虽然我们考不上大学,不过我们以后有机会了可以去农学院周围定居。到时候想办法结交几个信得过的教授,把我们的点子分享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