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章(1 / 2)

这么看来,对方除了拥有金丹修为外,跟个寻常皇帝基本没有区别。

便有人开玩笑道:

“该不是那人从小就想做成一统天下的伟业,苦于凡人势单力薄难以成功。所以靠着踏入修行一途曲线救国,突破金丹后也不管自己的成仙大道了,只顾跑去培养弟子,最终杀回凡界?”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很难说会不会真的存在这样不忘初心的修士。

毕竟修真界这么多人,当真对成仙不感兴趣的也大有人在。器宗和丹宗能有弟子只想钻研炼器术和炼丹术,为何不能有个只想当皇帝的金丹?

考虑到金丹期的修为在大宗门里也就比蝼蚁好那么一点,而且对方统帅的也不过是炼气期和凡人,人数再多也无法对修界造成冲击。

各家评估后,最终还是决定放任不管。

但该有的警惕还是要有的,如果那些人搞出什么针对修界的大动静,再出手不迟。

别看秦国声势浩大,大宗门想打压它溃散它,也就是挥挥手的事。

扶苏花了半年的时间整合手下地盘,觉得善后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继续往外吞并。

支撑他嚣张行事的,自然是父亲。

秦政已经迅速拉拢了来自各门各派的大量弟子,还多是门内高层。除此之外,那些更容易拉拢和收编的小宗门,也不曾放过。

比起大宗门的人,小宗门会更能接受自己被旁人吞并,或者举宗依附,成为大宗门的附属。

既然可以接受成为大宗附属,那么依附帝国成为大秦附属又有什么区别呢?

至少,大宗还有可能把它们彻底吞了,仙国却是和宗门不同形式的两种势力,或许对方能够接受附属宗门一直存在。

就像凡人帝国可以允许商人组建商会是一个道理对吧?

秦政很快调遣了小宗门的长老等人前往国境内镇守,原本的格局是洲—国—府—城—村,如今则改为了大秦—洲—郡—府—城—村。

一洲之地太大,以前能同时存在多个国家,现在自然还是划分出多个郡出来更方便层层管理一些。

只是那些国家有大有小,郡却不能差别太大。要根据辖下人口重新划分,提升置郡的数量,不能单纯把原来的国更替为郡。

这么一来,各洲就多出了好几个郡。

倘若府类似于后世的省,郡就是几省联合。汉朝便是类似的设定,郡与县之上还有个州,几郡到十几郡合为一州,最终一共十三州作为地方上的最高行政单位。

这个州是大陆内的州,和一洲就是一个大陆的“洲”不属于同一个概念。

扶苏和父亲商量后,在每洲设置二十个左右的郡,地盘拆分得多一些。这样一来,十洲就空出了至少上百个郡守的位置,令外还有十个“洲牧”需要安排。

被派来的小宗门长老就是担任郡守来的。

秦政定下了最初的格局:

“金丹为郡守,元婴为洲牧。待日后人手充足,要求再往上拔高。”

在修真界不能光看治理能力任官,尤其是以后辖内百姓多为修士的情况。实力才是硬道理,身为长官要能镇得住那些人才好。

就像如今的修士城池,能在其中担任城主的无一不是高阶修士。他们里头未必所有人都懂治理,但不懂的当了一段时间就会嫌麻烦直接卸任走人了,将位置让给同门。

毕竟修士城池都归属宗门管辖,不是他们自己的私人地盘。无法在城池中舒舒坦坦的当土皇帝,那还不如回洞府去清修。

秦政便打算参考修士城池的管理模式,对各洲郡长官做出实力上的硬性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干活能力合格,修为也不能太拉。

扶苏深以为然:

“当天下都是修士时,一洲之牧至少也要有渡劫修为才能镇住场子。而后的要求依次往下,合道期郡守,元婴期知府,金丹期城主,筑基期村长。”

轻霞听得咂舌:

“可修士专注修炼,如何会愿意为这些公务琐事缠身?”

扶苏反问:

“修士专注修炼,为何又有那么多人去当管事长老,不觉得琐事缠身吗?”

轻霞被问住了。

是啊,为什么在宗门里担任要职不算琐事缠身,去仙国里担任就算了?可见还是她们对国这个概念有偏见,觉得那都是凡人的东西,弄这些纯属浪费时间。

秦政则道:

“大道三千,有人能以丹入道,自然有人能以做官入道。”

就像秦政自己,他坚信他是以国入道的。自从开始正式扩张仙国以后,他和扶苏都感觉到自己的修为开始飞速增长,速度竟比之前闭关苦修要快得多。

可见走对了道路比什么都强,嫌弃琐事缠身的只能证明他们不适合走这条路。可以不去当官,自己清修去。

秦政只说为官需要有什么修为基础,又没说这个修为的必须去当官,某些喜欢清修的修士倒也无需自作多情。

轻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