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汇报道:
“只是不许出门而已,日常还有先生上门去授课呢。”
这就是皇帝亲儿子和质子的区别了。
亲儿子犯了这么大的错,哪怕夏帝并不是个慈父,也没说完全丢开手不管孩子。不仅吃穿用度依旧,还派了人去尝试把孩子掰回来。
换成质子,早就一命呜呼了。就算能留一条命,也休想过上这么舒坦的日子。
秦政并不意外:
“他是君王,自然如此。”
接受着良好教育长大的君王,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会顾虑王室颜面的。
放任儿子养废了说出去难道好听?
宫中又不缺这点钱财养个富贵闲人,先生也多得很,随便指派几个过去又不需要帝王亲自费神。
像渊王那种不重视宫女所出的皇子,直接任由渊桑野蛮生长的,才是帝王中的奇葩,显得特别小家子气。
那是亲儿子又不是质子!
堂堂公子境遇悲惨,旁人还以为宫里缺钱养不起公子。渊王是真的脸都不要了,毫无王公贵族的体面。
扶苏小小一团躺在父亲腿上,抓着玩具翻了个身。可能身体小了就会下意识变幼稚吧,他玩这些玩得很是起兴。
秦政低头看腿上乱动的小孩:
“发髻又被你蹭乱了。”
刚束好的头发。
扶苏冲父亲甜甜一笑:
“不想起来。”
秦政点点他额头:
“玩你的吧。”
夏帝被迫清心寡欲了大半个月,好不容易养好了,才重新精神抖擞地进了后宫。
夏国皇宫没把皇子质子这些都挪去前宫区域居住,大家时常在后宫里乱窜,父子俩偶尔还能碰见妃嫔。
不知道夏帝怎么想的。
这天已经入冬了,刚经历过一波降温。降温的时候秦政不敢叫儿子出门,等降温结束气温稳定了,他才领着人出去透透气。
扶苏穿着暖和的小绒鞋踩了踩地上干枯的落叶,听着咔擦咔擦的声音,就觉得很有趣。
他们也不往景致好的地方走。
那种地方肯定多的是宫中贵主,容易沾染上是非。父子俩年纪都不算大,正是需要蛰伏发展的时候,少出去冒头为妙。
最近秦政联络上了外家。
之前说过,原主的母亲是商户女出身,靠着生儿子得了个贵嫔的位分。
别看贵嫔不低,架不住秦王大方。
秦王大概就是渊王的反义词。
渊王小气吧啦的,看不上宫女但是非要拉着宫女睡觉。睡完也不给个名分,生了儿子依然只是个宫女。
扶苏听完秦正的经历后认为:
“可能是渊王不缺儿子。”
风流多情的渊王子女一大堆,后宫女眷也多不胜数。
秦王就不一样了,儿子一共也就那么几个,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后挑中秦正送来当质子,还是因为只有秦正没了娘。
没娘的孩子总归要吃亏一点,枕头风都吹不了。但他最后还是任由秦正把母亲的遗产都带走了,甚至默许了贵嫔娘家把生意做到夏国来。
若非如此,外家哪里能在几年前偷偷给秦正再塞一笔银子?秦国的大商人可做不到把手伸进夏国王宫里。
只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意已经做到夏都来了,有了一定的势力。新来的外来户难以买通宫人,已经在夏都生意红火的商界新秀就不一样了。
秦政联络上外家后,又得到了一笔银钱的支持,外家还暗示他们宫里有哪些人是他们安插进来的眼线。
准确来说,是他们抓住机会施恩帮了一把那几人的家人。对方为着这个恩情,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是很愿意拉拔一下公子正的。
扶苏就问:
“夏帝难道不知道这个新来的商人是秦国质子的外家?”
秦政答道:
“确实不知道,秦王将我记在了王后名下,对外宣称我是王后嫡出。”
秦王真是个端水大师。
他和有子的后妃们商量,说正儿为了大秦去夏国为质,已经很是委屈了。既然如此,不如给他一份尊荣,也好叫他在夏国日子过得好些。
秦王一共就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丢掉一个,不心疼才怪。正好王后也没儿子,他就动了这个心思。
其他两个妃嫔没办法拒绝。
秦王直接说了:
“你们要是眼红嫡子的身份,那就让你们的儿子去。”
妃嫔们顿时闭嘴。
有的时候,端水大师也怪讨厌的。她们恨不得大王是个偏心眼,可惜她们大王英明睿智,不为感情所困。
回去和娘家吐槽的时候,在朝为官知道很多内情的娘家父兄就给她们分析了一番。
秦王当然不是单纯心疼儿子才去端水的,你都知道大王睿智了,怎么不多往深里想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