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很快发现别的能改,那不是对话,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品。
扶苏将皇后送给皇帝的贺礼改了改。
那是一尊玉雕的神像,雕刻的是夏国的图腾麒麟。底座上刻了寓意不错的吉祥话,内容是“大夏昌隆”。
扶苏用修改权限改成了“末夏昌隆”。
皇子皇女们的礼物送过之后,就该后宫妃嫔献礼了。皇后的这尊神像会是第一个被送来的,到时候就能知道东西是否被“人”动过了手脚。
扶苏还道:
“皇后下的毒绝不是在宴席上就会发作的。”
秦政也迅速冷静了下来:
“不错,方才是朕太过紧张。”
皇后无差别给皇子们下毒,一个搞不好就只有太子幸免于难。要是毒很快便会发作,那一看既得利益者不就知道是他们母子搞得鬼?
哪怕皇后事后能把自己摘干净,也无济于事。其他妃嫔和皇子只会认定她有问题,疯狂针对她。
可是过上十天半个月,证据都被销毁了再发作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大家因为计量不同,发作有早有晚,就可以伪装成时疫,也能让太子假装自己同样中毒。
这么长时间用来准备,不仅逃脱调查的概率更高,也能安排好后续伪装的不露馅。
皇后不是傻子,所以不存在扶苏还有一个时辰毒发这个可能性。
安心过后,秦政松了口气。
他叮嘱儿子:
“方才的果子应当抹了毒,朕手掌接触过它,又握了你的手,你不要再用手拿东西吃了。”
说话间,神像已经被搬了出来。
由于父子俩坐得偏僻,东西会从他们身边路过,抬去中间给夏帝欣赏。
秦政抓紧时间看了一眼,乍一看确实还是“大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大夏”的“大”原是凸起的阳刻,此时却被人用阴刻的手法加了一些不起眼的凹陷线条。结合那些线条一起看的话,就从“大”变成了“末”。
末夏可不是什么好词,就跟季夏是一个意思。
在称呼一个朝代或者国家的时候,用“季”开头代表着是最后的意思。蜀汉也被称为季汉,便是因为它是大汉正统最后的余晖。
而末夏则更加简单直白一些,不改成季是因为古文字不好改。大改末更容易,字形更像。
秦政收回视线。
居然真的可以改变现有的物品,就是不知道这是通过操纵某个人完成的,还是神秘力量。
应该是后者,因为时间太短了。一刻钟不到要刻出这些纹路,根本不够。
那么——
秦政的目光冰冷地投射向毒枣事件。
他缓缓伸出手,在其中修改了几个字。他将“二皇子与五皇子中毒”改成了“皇后与太子中毒”,后面的其余皇子幸免于难没动。
修改这一段话里其实用不到太多的修改次数。把“二”去掉,把“子”改成“后”,再把“五皇”删去一字并改成“太”,一共只需要四次机会。
秦政收回手,安静等待皇后母子自食恶果。
扶苏小声提醒父亲:
“不是说叫太子继位吗?”
秦政收敛了眸底的寒冰:
“蠢钝的皇子多的是。”
但伤害他儿子的人,绝不能放过。
第220章 扶苏:我只是把拌嘴改成了互殴而已
扶苏拿起那枚枣子:
“阿父,你说它会不会已经变得无毒了?”
秦政微微皱眉:
“不许玩有毒的东西。”
扶苏只好乖乖放下,继续分析:
“如果它变得无毒了,那阿父和我的手上是不是也没沾到毒呢?”
其实扶苏怀疑手拿抹了毒的东西,不一定会把毒染到手上。毕竟要看是什么样的毒,如果是干了之后不使劲搓就搓不下来的那种,那就肯定沾不上。
就和用手接触打了农药的果蔬,手上大概率并不会染上农药一样。
秦政制止了儿子的跃跃欲试:
“无论有没有毒,你都给我老实点。剧透只说其他人没中毒,并不是改成了其他人盘子里的果子没有毒。”
这是两个概念。
因为盘子里的冬枣存在有毒的和无毒的,其他人没中毒,完全可以是因为他们吃到的恰好都是无毒的,而不是盘子里的冬枣都没问题。
扶苏提出异议:
“那我要是非要去吃有毒的,为了达成其他人没中毒的结果,是不是它就会变成无毒的?”
秦政微微眯眼:
“秦扶苏,你再说一遍?”
扶苏立刻闭嘴了。
他爹很少喊他大名的,哪怕喊秦梓桑都没有喊秦扶苏那么具有压迫感。扶苏立刻把脑袋往亲爹手臂上一埋,开始装死撒娇。
秦政抬手想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