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69o节(2 / 5)

一夜激战下来,局势虽然没有更加好转,但也并没有恶化太多,起码眼下对岸的唐军仍然没有大举渡江南来的能力,仍然不失挽回局面的余地。因此侯安都便强打起精神来,沿着南岸防线巡视一周,勒令部众们一定要小心戒备,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大帐中稍作休息。

回到帐内后,侯安都简单用过些许餐食,然后便和衣而眠,这一觉便直接睡到了傍晚时分,这才被帐外军士的奏报声所惊醒:“启禀主公,大事不妙!钱塘江口忽然有舟师大舰转入进来,很快便可抵达此间战场!”

“什么?”

侯安都听到这话后顿时睡意全消,直接从卧榻上一跃而起,旋即便又感觉眼前一阵泛黑眩晕,重新跌坐回了卧榻上,继而颤声道:“唐军舟师既至,形势大为不妙,快、快邀临川王至此共商大计!”

“临川王、临川王午时来访主公,告是思念亲人,欲返山阴探望,因见主公正睡,便告无需滋扰,自往山阴去了。”

军士听到这话之后,连忙又垂首回答道。临川王与他们主公乃是亲密盟友,在这前线也是来去自由,他们自然也没有权力加以阻拦,而且所去的山阴也在他们控制之中,前来辞行时还没有如此变数发生,故而也未以为意。

听到下属作此回答,侯安都脸色又是陡然一变,口中怒喝道:“吴儿向来短见薄胆,莫非见势不妙,又将弃我而走?速速传令山阴,决不许临川王私自离城!”

第1355章 三吴悉定

陈蒨之所以能够在敌情出现变化前便先一步离开江防前线,那是因为他所参考的压根就不是钱塘江口的敌情,而是上游浙西方面的情况。

浙西方面的情况恶化非常快,当钱道戢率部抵达下淮的时候,便已经可以看到有许多来自东阳方面的难民队伍,当入前询问东阳那里的最新情况时,这些人也都是众说纷纭,总之就是非常的不乐观。

钱道戢对此也不敢怠慢,忙不迭将相关的情况汇报回来,而陈蒨又就此询问留贞臣一番,据其所言在他离境的时候,郡内局势虽然已经颇为凶险,但也还并没有失控,郡内民众还在其父兄的统合之下与唐军进行作战,可见难民出逃是在其人离境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留贞臣为了吸引援军前往,可能会有所隐瞒,而钱道戢所见到的真相就是东阳方面正有大量难民出逃东来,再考虑到难民们对资讯的感知本来就比较迟钝、行进的速度也比较缓慢,那么很有可能东阳已经陷落了!

做出了这样的推测之后,陈蒨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如果浙西失守,那么侯安都再留在江防前线沿钱塘江与唐军进行对峙纠缠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反而会让自身陷入到腹背受敌的窘迫境地中。

就算东阳方面仍然还在坚守,但是在整体大势上看来,情况也已经非常的不乐观。

吴中唐军大势向南压迫而来,岭表方面的战事也已经结束、彼处唐军向此回攻,这意味着大半个江东都已经落入了唐军的掌控中来。

虽然眼下唐军在江东这些军事行动仍然是以讨伐侯安都为名义进行着的,南陈朝廷仍然是江东名义上的主人,但这话也只是偏偏陈昌那个蠢物罢了。而且如今事实都已经在快速发生改变,这些表象的东西又还能存在多久?

可以说如今唐军在江东大势已成,就算会稽这里继续顽抗下去,能够获取转机的可能也是小之又小。继续逗留在此只会让自身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凶险,而且未来能作反击的余地也越来越小。

所以陈蒨在权衡一番之后,还是决定继续向南面进行转移,进一步拉长唐军的补给线,从而获取更多发生转机变数的可能。

但是他却并不打算将自己这一决定与侯安都进行沟通,因为侯安都未必会认同自己这一看法。

须知其人在钱塘江防线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而且对此有着极大的期望,其人性格又刚愎自用,凡所认准的事情便不会轻易改变,一旦双方发生什么争执,按照侯安都一贯以来飞扬跋扈的作风,极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实际的冲突。

如果局势真的演变到那一步,陈蒨与侯安都之间的联盟自是不复存在,而他再想实施自己的计划怕也不可能。毕竟眼下在这江防前线上,侯安都所掌握的力量还是远远超过了他。

所以陈蒨打算暂时瞒住侯安都,自己先以前往山阴城探望家人为由离开江防前线,反正侯安都也一直不太愿意让他插手江防事宜。在还不清楚浙西方面变故的情况下,其人又因为钱塘城的丢失而焦头烂额,自己只要不是明显的离境出逃,侯安都想必也不会太过在意他的动向。

离开江防大营的过程要比陈蒨所预想的还要更加顺利,而他在了解到侯安都还在打算继续固守钱塘江防线并伺时反击的时候,心思便又发生了变化。

眼下浙西不守,唐军眼见便要顺着钱塘江攻打下来,继续滞留此间只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但侯安都又固执的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与其让这些好不容易聚结起来的会稽师旅在这里一战丧尽,还不如趁机聚拢一部分人事力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