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422节(1 / 3)

妙玉闻听此言,或者说被贾珩轻蔑的的态度激怒,面颊不由涨红,羞恼道:“你……我何曾六根不净,情缘未断?”

已有几分被戳中心事的气急败坏。

贾珩上下打量着“气质美如兰,才华馥如仙”的妙玉,目光在耳垂上的耳孔盘桓了下,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你要是剃度,我还是信你的。”

妙玉闻听明明平静却偏偏给人以无比戏谑、嘲讽、审视的话,如遭雷殛,樱唇无意识哆嗦着。

在红楼原著中,宝玉曾借邢岫烟之语,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自称槛外人,被妙玉引为知己。

而贾珩此言,就已经不是“友好”的知己之言,而是刺破妙玉的面纱、击溃妙玉的心理防线、对妙玉灵魂的一记重击!

你妙玉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别装了……

哪怕是一个现代人被朋友看穿,都能生出一股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之感,何况是含蓄相交、说三分留七分的古人?

还有什么比原著作者对妙玉的评价,更能直击其心?

简直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灵“强暴”……

这种强烈的冒犯,配合着轻描淡写的神情,以及如古井玄潭的目光,是一种心理上的征服和压迫。

妙玉此刻脸颊羞臊,手足无措,甚至生出一种在对方面前一丝不挂的感觉。

一股强烈的羞耻感以及说不出的淡淡兴奋在心底涌起,交织在一起,几令妙玉心神颤栗,玉面绯颜,紧紧抿着朱唇,明眸怔怔地盯着对面的少年,一言不发。

贾珩沉吟片刻,毫不避讳地直视妙玉的目光,道:“你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家中遭了变故,如我没有猜错,你父应是苏州织造常进吧。”

作为锦衣都督,想要查妙玉,几乎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一来是对妙玉身世好奇,二来是出于安全考虑。

妙玉本身寄居在贾府,此事就疑点重重,这样一位来历不明的人住在他宁国府,出入后宅,不查查怎么能行?

再说毕竟是金陵十二钗,相比香菱的身世,他还能开上帝视角,妙玉简直是隐藏副本。

“你……”妙玉骤闻父亲名字,晶莹玉容“刷”地变了下,身躯晃了晃,那是记忆深处许多年都不曾提及的名字,那是一段痛苦的回忆。

妙玉目光仓惶、惊怒,如见鬼魅地盯着少年。

“我并无恶意,你不需用这种看杀父仇人的眼神。”贾珩缓和了一下神色,上前扶了下妙玉的削肩,在其羞愤神情中,面色一如既往的平静:“你父也算名宦,只可惜得罪了一位权贵,你幸在玄墓蟠香寺修行,而得以脱身,但以那位权贵睚眦必报的性子,若得知你还活着,未必放过你去。”

有时候不得不说,世界真小,导致妙玉家遭横祸的罪魁祸首,正是……忠顺王。

苏州织造对接的正是内务府,而苏州织造常进,当初得罪了忠顺王,家遭横祸。

“所以有些事情也说的通了,原著妙玉之师让其不要归乡,而在京静待机缘,然后妙玉去了贾府,四王八公也就贾府能对抗忠顺王。”贾珩思忖着,面色淡漠。

这种事对他而言,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忠顺王现在估计最恨的就是他,他也早想弄死这老东西了

第401章 不祥之人

回廊之上,两道人影一前一后站立着,又是一阵沉默。

妙玉将一双晶莹明眸怔怔投向少年,清泠如碎玉的声音有着微不可察的颤抖,“这些……你从哪儿知道呢?”

贾珩面色平静,看向明眸中隐有晶莹闪烁的妙玉,道:“原来也无意挑起你的伤心事,只是来历不明的人进了府中,我总要查一查。”

说着,递过去一方手帕。

妙玉玉容微震,迎着那双温和的目光,懵懵然伸手接过。

贾珩转身看向青墙之外,语气没有再如方才极具压迫感,而是略有几分缓和,沉吟道:“你父因开罪忠顺王府而遭祸事,而忠顺王其人与我多有争执,你在府中也听过一些,所以你在府中避祸,我并不反对。”

妙玉抿了抿唇,闻言,凝眸看向那负手而立的少年。

贾珩道:“同样,你和四妹妹相交,我并无异议,但我希望你能为一位良师益友。”

两个性情乖僻、冷漠的人,在一起抱团取暖,时间一长,就往偏狭处想。

贾珩说完,也不再继续说。

妙玉凝眸看着那侧对着自己的少年,在心头品着少年话,沉默不语。

彼时,暮色四合,及至申末时分,晚霞染红的天际,如墨苍穹渐渐蚕食着夕光,只有细弱微光落于大地,映照在那耸立如峰的眉骨、高挺如柱的鼻梁上。

而少年棱角分明的半边面庞,浮浮沉沉于苍茫阴影中,为其蒙上一层静谧、神秘的气韵,恍若一尊雕塑。

妙玉柳叶细眉之下的眸光,清晰倒映着那峻刻的面庞,忽觉一颗心漏了半拍,连忙拿起手帕,轻轻擦着脸颊的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