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珩看了一眼清河郡主,沉吟道:“也好,不过小郡主需换身衣裳,这时候雨挺大的,仔细别着了凉。”
“嗯。”清河郡主李婵月闻言,芳心一喜,轻声应着。
嗯,小贾先生说她别着了凉,这是在关心她了?
贾珩转而看相机探春和湘云,笑了笑道:“三妹妹,云妹妹,这次不是出去玩儿,等会儿就回来。”
方才看见两人的小动作,湘云的玩性是大一些,但他这次出去是忙着正事。
而后,贾珩骑着马,让咸宁公主和李婵月一同乘着马车,来到开封府城以南的一座占地五六亩的荒地,四面以垒砌的围墙圈将起来,内里搭了各种各样的棚子,除却锦衣府卫在里间看守外,更有京营军卒四方把守。
其内正培育着番薯的幼苗,等到七八天后,就能将大量的番薯幼苗培育而出。
听说贾珩过来,原本看守的一个千户一个百户从一座房舍中出来,其中一个身形矮胖的锦衣千户,朝着贾珩拱手行礼道:“卑职福州锦衣府锦衣千户夏海,见过都督大人。”
贾珩问道:“夏千户,栽植番薯的农户现在何处?”
“回大人,就在屋里,还请往里间请。”夏海连忙陪着笑说道。
贾珩与咸宁公主、李婵月三人,在夏侯莹、刘积贤等锦衣府卫的簇拥下进入屋内。
这时,几个锦衣府卫将三个农夫,从另外一间房屋中唤将出来。
三人是福州府人,姓何,属于同族的三兄弟,因为福建山多田少,山地难以种植其他谷物,就种植番薯,据其所言,番薯也不是他们最早发现,而是从长乐县移栽而来。
后来向当地官府举荐过番薯,却没有得到重视,而附近几个乡里则是种植了番薯,常常以烤番薯卖到福州,故而锦衣府从福州寻访之下,一下子就找到三人。
第629章 贾珩:大晚上的,来都来了……
“草民见过大人。”
何氏三兄弟都是农夫模样,额头、脸颊都是沟壑丛生,脸上有着长期劳作的风霜之色。
贾珩打量着三人,语气尽量温和,说道:“三位不必多礼,番薯幼苗最近培育了多少?”
那为首面皮黝黑,身形高大,似是三人之兄的农夫,笑着说道:“回禀这位大人,一个番薯可以繁育百十棵苗,一亩地就需要三四千棵种苗,我们这次带的番薯倒也不多,也就几千个,正在加紧培育幼苗。”
“大人问你培育多少,你扯这些……”福州千户夏海呵斥道。
贾珩皱了皱眉,低声道:“不得无礼。”
夏海面色倏变,只觉心头一凛,讪讪一笑,连忙拱手应是。
以贾珩如今之朝廷重臣的地位,只是皱眉,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贾珩也没有继续追究那夏海,温声道:“本官现在礼聘你三人为典农事的八品官,你们在这儿,有什么事儿,随时可来寻本官,这些番薯要加大培育,如能在整个河南推广种植成功,本官必向朝廷请命,重重有赏。”
说着,吩咐着刘积贤道:“他们有什么要求,你着人专门对接,不得延误。”
此言一出,为首三兄弟都是心头一震,看向对面的少年,他们向县中官员推荐几次,都不得重视,不想这位年轻轻轻的大官儿竟如此重视。
这时,李婵月看向那蟒服少年,秀眉之下一剪秋水盈盈波动,也不知想着什么。
咸宁公主也将目光和心神停留在贾珩身上。
贾珩问道:“可有番薯?本官看看。”
他要看看番薯,是不是前世那个番薯,唯有真正见到才能放心。
“大人稍等。”
说着,何姓农夫从里厢拿出来一个番薯,递将过去。
贾珩眸光微凝,顿时被那番薯吸引了目光,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道:“此物烤起来食用最为香甜。”
“大人果然知此物?”那何氏农夫颇为惊讶说着,他被官府的人找到此地,就是听说这位永宁伯点名寻找番薯。
咸宁公主玉容微顿,惊讶地看向贾珩,先生真是博闻强识,无所不知,连这在闽地的番邦作物都知道。
贾珩笑了笑,说道:“如何不知?不过番薯虽亩产动辄几十石,但颇耗地力,在河滩、荒地种植最好,而且多施一些农家肥还有草木燃烧之灰,能够增强地力。”
地力不地力的,眼下就不用去想。
现在整个大汉北方都旱得不成样子,如果不是江南之地南米北输,大汉北方都要出严重的大饥荒。
从这一点儿上来看,齐党中人也不是没有作用,起码在朝堂上对南方士人进行了压制。
但这般下去不可长久,迟早要出问题,如果没有他来此世,最多也就七八年的光景,大汉就会政局失衡,江河日下。
如原着而言,荣宁两府衰落,然后崇平帝抄家获财,以得财货,纾解国难,可这种抄家而来的浮财根本无济于事,最终也逃脱不了国穷民困,天下大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