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正道魁是如何养成的 第212节(2 / 4)

去出身寻常的平民夫妻,即便富裕如天殷,居住在京城内的平民依旧需要做大量的苦力才能维持生计。两人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肤粗糙黝黑,面上似乎还有一些疮病。伛偻的腰背与枯草般的发,无论怎么看都是生活拮据的贫民。

他们提着油灯,进入房间。关上门扉,望向姜严。

这对夫妻的模样扮相无懈可击,但在他们抬头的瞬间,只这一眼,姜严就能肯定这对夫妻绝对不是普通的平民。

平民不会有这样的眼睛,这种因为心怀信念而无穷无尽燃烧的眼睛。

“姜小王爷。”中年男子喊出了姜严的身份,他嗓音嘶哑难听,仿佛吞过碳石砂砾,“我们,能助您离京。”

“你们是谁,为何知道我的身份?”姜严警惕道。

“这并不重要,姜小王爷。”中年女子开口,“您要将京中密报传递给定山王,我们则需要九州知道天殷即将沦陷的消息。不过是各取所需。”

“至少报上名号。”姜严咬牙,“否则我信不过你们。”

“……”两人沉默了一瞬,良久,才道。

“飞芦门。我等是河岸飞芦,本不值一提。”

第341章

姜严不曾听闻过飞芦门的名号,但眼下急病乱投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必须尝试。

那对可疑的中年夫妻将他藏在地窖里,让他换下那一身可疑的玄衣使服饰。姜严留在身上的只剩不能离身的剑匣、一封密信以及证明自己身份的令符,其他东西不是被中年夫妻砸得稀碎就是被烧得一干二净。天蒙蒙未亮时,姜严被名为“艾二娘”的中年女子塞进了一个沾满碳粉的破旧布袋里,被甩上了一辆老旧的马车。艾二娘的“丈夫”董三则坐在院子的门槛上,背影像一根沉默的竹竿。等艾二娘将马车的隔层甲板盖上,董三才拿起铁铲,将煤炭装袋后往车上摊。

这对中年夫妻与街上的平民没有任何不同,无论样貌还是言行都透着拘谨与小家子气。但从昨夜的谈判到行动为止,这对夫妻表现出来的胆大与果决却让姜严倍感心惊。这样一群训练有素的探子出现在天殷帝都里,姜严实在无法不多想。但眼下有求于人,只得将咬在嘴边的质问强行咽下。

姜严屏息趴在马车的隔层里,任由董三将煤炭一袋一袋地往他身上堆。将近五石重的无烟碳压在身上,即便是武骨天生的姜严都有些难以撑持,但姜严趴在车底愣是没吭一声。马车底部留有排水的空洞,姜严可以借助这些孔洞呼吸,运转内力护持自己的脏腑,躲避巡卫搜查的耳目。

艾二娘将牛粪与稻草糊在车轮上掩盖气味,用厚厚的油纸与麻绳将木炭捆上。外头细雨绵绵,这对中年夫妻却要出门卖炭。

这么一大车的煤炭,定会被巡卫拦下来搜查。而现在永乐城里到底有多少长老的人?姜严闭了闭眼,心中没有答案。

刑首十三人众已有五人出事,首席珩云被长老阁传召后便一去不返。姜严因为年纪小不被长老放在眼里,这才在下属的掩护下逃过一劫。昨夜一场惊变掀起的血腥气还在鼻尖萦绕不散,姜严却没有时间感到悲伤。他怀中藏着姜道君失踪前留下的令信,他不知道密信的内容,但他必须将情报送到养父定山王的手上。

目前天殷的疮毒还未挑破,脓浆还未流到明面上来。但姜严心知这只是假象,僭越者已经决意打破秩序以及规章。战争一旦掀起,无论缘由都必定生灵涂炭。

姜严只能祈祷,祈祷高座之上的腐骨还在意那层岌岌可危的遮羞布,祈祷祂们还愿意披着人皮假装自己是人。

马车轮子咕噜噜,驶进了车道。不出所料,车子很快被拦了下来,巡卫要求搜查。但天上下着雨,炭若是被水淋湿就不好烧了。

姜严听见董三谄媚讨好的解释,道这一车好碳要运往河上的画舫,是船上的贵人订的。若一定要检查,不如让他将车马驭使到能避雨的地方吧。

姜严心知,若是在能避雨的地方真的“搜查”出什么,那两名巡卫大抵也不会有好下场。不过这个提议很快就被驳回了,官兵们粗鲁地掀开粗布与油纸,检查马车上的货物。他们用入装碳的布袋,在董三心疼的呼声中来回翻搅。

或许是因为雨水与粪臭令人不耐,再加上这车货物并没有出城,只是城内通行的话并没有严查的必要。粗略的搜查后,官兵很快就放行了。

马车再一次开始颠簸,轮轴震动之声传至底板。姜严悬在喉咙的心却没有全然放下。

停靠运河的画舫,姜严隐约有印象。中州天殷深受死生葬文化的熏陶,衍生出的风土人情也端正严肃。天殷百姓重劳作,重律法,平日街道上无有声嚣,百姓也鲜少谈笑。但就在这样一个肃穆的国度里,运河上的画舫却灯火长明、歌舞不断。在姜严尚未受封刑首、仍跟在姜道君身边学习刀术的日子里,他曾不止一次在夜间经过港口,听着远方传来的歌声与欢笑。画舫上的人,仿佛和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

这群名为“飞芦门”的探子,莫非和画舫上的人有所勾结吗?姜严胡思乱想着,直到外头传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