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妹妹怀胎时日不久,还未对外声张。”林裕和虽说跟着笑起来,笑容有些勉强,声音低了下去。
“妇人生产关难过,还是要谨慎些。”
温屿暗自叹息一声,深宫大院,林嫔独自在宫中,林裕和鞭长莫及。不过,她疑惑道:“你为何不去京城做买卖,这样的话,有事你也能及时得知。”
“陛下宫中有品级的嫔妃,共有三十六人。京城随便一转,就能碰到皇亲外戚。”
林裕和眼里浮起讥讽,自嘲一笑,“妹妹在宫中要真是有事,我就算知道,又能如何呢?妹妹不让我去,也是,远香近臭,我不去京城碍眼,妹妹反而会过得顺当些。”
权贵皇家斗争,离温屿太远,在这上面她就不乱说话了,转而轻抚着轻容罗,道:“我先从六公子那里拿了定金,才敢入手这匹布。现在绣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本钱好解决,关键是客人。”
林裕和轻点着头,“大多铺子都有老主顾,巧绣坊你接手后,以前的老主顾只怕也去了别处。”
“确实如此,高狗儿在巧绣坊多年,加上巧绣坊一直关着门,他们都去了别处。”
温屿琢磨了下,道:“我打算将宅邸变卖,在书院巷买间小些的宅子住,余下的钱,在投到轻松易打理,收益稳定的生意上去。林东家见多识广,觉着这样可好?”
林裕和认真思索起来,道:“照着你先前的说法,住到乌衣巷那边去确实花销太大,也不方便。现在你这边的铺子地段也不算好,你现在的名气,在官司上,而不在你铺子绣品上。要是搬到热闹些的吉庆街,马行街,经营的本钱会跟着翻好几倍,收益却不见得好。”
客人始终是温屿犯愁的问题,吃穿住行是人所必须,做这些买卖才能保证有市场。
要是做平民百姓的买卖,他们手上没几个大钱,竞争激烈不说,利润还薄。
温屿将巧绣坊定位在做高端绣品,赚士绅富人的钱上。
同样的道理,除去竞争激烈,士绅富人的钱也不好赚。他们见多识广,而且阶层等级分明,她连深宅大院的偏门都进不去。
而且现在她绣坊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新奇,但是没专利保护,更不存在高深的技术。
除去皇家的买卖,无论吃穿住行任何一种,都做不到垄断,遥遥领先。
今年的扇面被温屿靠着巧思赚了些本钱,估计待到明年,会有很
多仿品出来。
扇面具有季节性,仿冒品会滞后些。其他的绣品却不一样,像是衣裙,早上穿出去,估计晚上就有绣坊在开始裁剪布料模仿了。
这在后世也经常发生,发布会一出,无数的最新款转眼就上了架。
灵感总有枯竭的一天,布料相同,样式差不多,绣娘绣工更精巧的情况下,巧绣坊根本毫无竞争力。
“乌衣巷一带在明州府算得中等,最贵的宅邸还是在府衙吉庆街,以及马行街周围。我记得去岁有人从乌衣巷那边买了一间三进,七开间的宅子,一共花了近一千九百两。那间宅邸修好没两年,里面用的都是上好木头,庭院中还有好好几颗百年桂花,银杏。原来的屋主一家搬去了京城,笨重的家什带不走,半卖半送,上好的花梨木罗汉床,花了不到一百两就拿了下来。”
林裕和回想了一下,“原来高家的那间宅邸,我听林掌柜说过,三年前易主,估计那时高家偷偷买了下来。这间宅子也是三进,年成有些久了,每年修的银子要用得多些,胜在里面的花草树木茂盛,精致好。如果你不急慢慢转手,除去屋契税,也应当能落到手一千八、九百两左右。”
温屿笑道:“一千八九百两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
林裕和也笑,“书院巷那边是文气聚集之地,宅邸也不便宜,多在千两左右。你要是买一间稍许窄,位置偏些的,七八百两就够了。余下的钱,一半拿去买田地,一半留着做本金。田地的收成最稳定。要是年成好,田地会跟着上涨。年成越不好,田地反而会大涨。照着你现在巧绣坊的规模,四五百两的本金错错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