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她赶紧起身束发穿衣,打算缝个小荷包,把尾巴毛塞进去给娘亲戴在身上。
荷包缝到一半,想起二伯娘家有了云花、云月两个丫头,却一个都没有男娃。
虽然奶奶不说什么,二伯也不在乎,但二伯娘似乎一直都挺要个男娃的。
要不,分给二伯娘一撮吧。
这么想着,她灵巧的小手穿针引线,一上午的功夫就把两个荷包都缝好了。
虽然缝出来的样子歪歪扭扭的,不大好看,但是至少能装东西。
她把分出来的两撮鹿蜀毛塞进荷包里,门外就响起了云月的声音。
“宝丫,吃晌午饭了!你不会还没醒吧!”
“就来了!”宝丫把两个荷包随手塞进书桌抽屉,颠颠儿的跑了出去。
还不能送,大伯娘还没有礼物呢,她得想想给大伯娘送什么。
一楼小厅里,丰盛的菜肴已经摆满了桌子。
王彩莲热情洋溢的给家里每个人布菜,大伯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原来是东厢屋改的豆腐坊,和西厢屋改的粮仓都已经建好了。
“吃饭吧,都多吃点!”赵芝兰笑盈盈的,“今儿个这一大桌子的菜肴都是彩莲一个人做的,我跟春秀、容月就打了打下手。”
“咱们尝尝她这手艺有没有进步,大家都别拘着!”
都是自家人,其实不用她说,大家也都是放开了吃。
宝丫看着王彩莲红光满面的,说着过些天大哥就要回家来,到时候家里做什么好吃的。
突然灵机一动,大伯娘一直以大哥为骄傲,不如就送些祝福大哥学业的东西吧!
于是吃过午饭,宝丫就回自己的房间,从小宝盒里翻出来一块打磨的十分光滑的小木板。
这块木板,还是她之前在陈家的时候,从柴房的柴堆里捡来的,当时看着规整又光滑,觉得挺好,就挑出来偷偷收了起来。
没想到现在竟然派上用场了。
宝丫是打算,在木板上刻上“高中”,两个字,然后穿个红穗子,给大伯娘挂着。
刻字还好说,打孔对她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起李成勇之前辗转在各处做工,宝丫很聪明跑去找他帮忙,成功给木板打了两个小圆孔。
冯梦如热心的教她怎么拿红绳做穗子,木牌很快就做好了。
剩下的就是刻字,宝丫先是拿小刀轻轻划了两个字的底样出来,然后才开始着手刻。
每天晚上偷偷刻一点,等到大哥快要回来的前一天,刚好刻成。
她又研墨提笔,用毛笔把刻好的字描出来,晾干。
看着自己龙飞凤舞的“高中”两个墨字,宝丫特别满意,而且觉得大伯、大伯娘和大哥也会很满意。
这天晚上,宝丫就把三份礼物准备好,分别送给了自己娘亲还有大伯娘和二伯娘。
妯娌三个简直乐开了花,闹得大郎、二郎、三郎都争了起来,直嚷着叫宝丫也给自己准备过年礼物。
宝丫看着这三个大男人孩子气的跟她讨礼物很是无奈,答应年三十的时候,再送给他们。
其实不光要送给爹爹和两个伯伯,还有奶奶的礼物也没准备呢。
只不过,赵芝兰自诩年纪大了,不跟儿子儿媳妇们一般见识。
但宝丫知道,奶奶这个老小孩,心里肯定也醋了。
明儿个就是腊月二十六了,大哥的育才书院也要开始放假。
而自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全家上下也都开始正式的为过年忙碌起来了。
二十六,买大肉。
二十七,买烧鸡。
二十八,买只鸭。
二十九,守门口。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上街,扭一扭。
街头巷尾传唱的这首童谣说的十分贴切。
第二日一早,宝丫就被何春秀从床上叫起来,换好衣裳,跟着大伯、大伯娘,还有哥哥姐姐们一起去镇上,买大肉、置办年货,顺便接大哥回家。
赵芝兰安排的十分妥帖,家里需要的年货肉菜,如今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自打二十六开始,就从老大家轮着去镇上买东西,给家里添的年货,给孩子们买的小零碎,或者是媳妇儿回娘家要带的礼,自个儿支配,买啥都行。
今儿个就是宝丫还有云承禄他们四个孩子,跟着云大郎还有王彩莲夫妻俩去镇上的日子。
宝丫跟着云承禄、云花、云月,一起坐在牛车上,三个小丫头每个人都带了给俞婆婆准备的礼物。
自打上次商量妥了给俞婆婆送什么礼物,她们都在认真准备着。
云月端了一盆养的娇艳的腊梅,云花的是用软帕子包起来的精心编制的吉祥结手镯,只有宝丫拎着个大桶,里面装的是各种食材,她要到铺子去,等俞婆婆来了,给俞婆婆做一道家乡菜。
何春秀和云三郎是一大早赶着自家的驴车先去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