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4章(1 / 2)

但他们的目的,又不是为了赚钱。

是改善百姓的饮食问题。

开酒楼,能改变或改善的情况,那就更有限了,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澜儿是想卖菜谱?”君郁算是听明白了。

君秋澜笑着点了头。

“不光是卖给边城这边,那些跑商过来的,咱们都去卖,给钱就卖。”

也不需要卖什么高价,根据菜品的定位去卖。

那种大菜肴,烹饪复杂的,明显是买回去做生意的,可以稍微卖价高一些。

那种普通百姓能用得上的,他们就卖低价。

君郁颔首,“这也算是个办法。”

君秋澜继续说,“隔壁的二婶子,厨艺好,我们可以让她先把菜肴做出来,然后去市场上,公然卖菜谱。”

不只能卖一次,一道菜的菜谱,卖多次,给钱就卖。

这生意就是愿打愿挨。

久而久之,这些菜谱,就慢慢传出去了。

应当也能算得上是功德一件了。

而且这事情也不需要他们去出面,隔壁跟他们合作了不少事情了,嘴巴也严实,不会出去乱说。

“这事情恐怕还得过段时间才行。”君郁说,“隔壁最近也要修房子。”

之前赵老夫人就想把两座小院都给买下来,但是手里的钱甚至是不趁手。

这不,二嫂子许莲,之前给秦师傅他们这些工人做饭,采买,他们也给了工钱的,方芸小嫂子跟着他们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蛋挞,赚了不少,钱妙儿在将军府几个月的月钱,偶尔还能得到一点打赏。

再加上一些存款,终于把房子给买了下来。

两间小院其实不值这么多钱,但是圈地建房,也就是宅基地,也要花钱。

综合算下来,价格也差不多。

最主要的,还是节省人工成本。

隔壁就是一帮妇孺,自己建房是不可能了,还是得请人建房,哪怕是土坯房,也得要花钱。

现在直接买下来,稍微修缮一下,然后再把院墙改建一下,把两座房子围在一起,再垒高一些,这就差不多了。

也省事。

君秋澜说:“菜谱的事情也不着急,儿子还有别的想法,恐怕又得去麻烦苏先生和段师兄了。”

“与读书人相关?”君郁也是聪明的。

君秋澜看着父亲还没写完的这本三字经,还有他从那边买过来的纸张。

“爹,那边的历史与我们很相似,这你应当是知晓的。”

君郁点点头,两个世界,重合的东西太多了。

只是人家那个世界,比他们发展得好太多了,完全是他们拍马不能及的。

都不能用羡慕两个字去表达他们的情绪。

“我们现在有的雕版印刷术,他们曾经也有,但是在之后,他们把雕版印刷术改进了一下,出了一个活字印刷。”

两种印刷术在那边的历史上,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也算是各有利弊。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演变并不算复杂,君秋澜稍微一讲,君郁就听懂了。

“这东西确实是简单啊,可惜我们这里从来都没人尝试过去改进。”

或许有,但也有可能是被某些人扼杀了。

知识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才能掌握话语权。

这是不对的,君郁也是到了边城之后,才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有了这活字印刷,以后的书籍印刷也能更方便一些了。

君秋澜继续道:“除此之外,还有造纸工艺。”

现在的纸张贵啊。

纸张的价格如果不能降下来,读书的成本还是高。

那边的造纸术就不细说了,五花八门,什么纸张都有。

光是书写用纸,常见的都有几十种。

君秋澜的打算就是,选几种造价低,他们这里能实现的造纸术,带过来,大量地传播出去。

造纸,事关重大。

他们这样的身份,不适合去做。

还是得让苏长寻去做。

苏长寻毕竟是从前的文人标杆。

不管是权贵,或者是普通读书人,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他的。

十七岁六元及第啊。

往前数的历史,三元及第的都屈指可数。

六元及第,除了苏长寻,君秋澜只在那些穿越小说里见过。

哪怕是从前的政敌,也只能在政见上攻坚他,对于他的学识,他们都是承认的。

这也就意味着,苏长寻在文人圈子里的地位,不会因为他现在的境况而发生改变。

当年苏长寻被贬,伤了多少读书人的心,多的是人为他鸣不平。

君郁颔首,“此事交给苏兄去做,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君秋澜:“我们也得想想办法,毕竟苏先生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也不能让他被牵连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