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舟没得到想要的回答,反而被胡乱送了和歌。按道理说她是寻常乐师,没有文化也无妨,然而终究挂虑着京都的事情,她期待再久一点的旅途。
恰好远处又传来了似乎是海潮的浪涛声,她就说:“水声那样响,大约因为撞上月望潮汐了吧。”
浮舟接着小声吟诵:
“山云掩月夜
引动潮水心旌荡
垂泪珠结蚌。”
“不错,这种时候你竟然机灵了起来。你很擅长和歌?”说到后来,宿傩带上了疑问。
浮舟没想到他还要问这个,不禁尴尬答道:“荻花熟读万叶集,只不过我因和她亲厚,跟着听了些去。”
宿傩说:“我看你学的比她好,莫非你其实很聪明?”
什么叫[莫非你其实很聪明],浮舟心里不满,也不明显地表示抗议。
她还顺着他:“本来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人,没有在一开始就取悦您,也是难怪的。”
“闹脾气了?也是,采珠人除了淹没在水里,被吞吐月华的蚌精夹断手指也是常见的传说。先前觉得你温顺可亲,现在也赞同那舞女,认为她说的有理了。”
浮舟听了宿傩这番话,彻底不愿意吭声,把他的手挤出薄衫,脸上热热的。
他见她又偷偷耍起了脾气,但言语动作上都像风中草叶般听话的很,自然不会因为这个生气,反而觉得浮舟十分有趣:“你是理亏了?真是什么都吃得下去。”
她不理会宿傩在她脸上掐来掐去的手指,也不拨开他弄乱她头发的手,当然,也不搭理他。
浮舟想,宿傩也是奇怪,不觉得亲吻到一半一方突然咬人是很可怕的事情,难怪能干得出第一次那种事。面朝着墙,后背顶着他胸膛,由他挑逗。
“我可不会容忍你一直不搭理。”此人并不具备充沛德行,好言相劝唤不回她,立刻就要压迫。
然而,形势比人强。
“大人,还有什么事?”浮舟佯装昏沉,小声辩解:“我快睡着了,才听见您说话。”
“真会找理由。”宿傩捏着她的耳朵,“你也说到了月亮,我想起一件事来。”
她静静听着,等手腕被圈紧了,才想起来宿傩不爱一个人讲话,赶紧补充道:“大人,我在听呢。”
“这样,生怕你又一睡不醒。”
--宿傩都暗示是此生最后一眠了,浮舟哪敢睡?!
只好又低声下气地好好说:“没有的,我也甚爱与宿傩大人月下谈心。”
一边又轻轻地抚摸宿傩压在另一只手腕上的虎口,请他松开。
“说回正题。”宿傩松了手,语调慵懒:“有句和歌,问问你怎么看--衣袖余香惜拂晓,水里皎月梦里寻。”
浮舟听的一头雾水:“不知是谁人所作?”
-----------------------
作者有话说:宿傩(骄傲):我是你意中人嘞
浮舟(错愕):啊你这么想也行
宿傩:你没有季语
浮舟:我选最上川--
浮舟:看我不出声的,偷偷的,骂死你!
典故用的是孔雀东南飞--原先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最后女的呢: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男的才是: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浮舟疑似误导老头--
玄宗贵妃的吊诡也很好讲,比翼鸟,连理枝,此恨绵绵无绝期。说好要友爱缠绵,最终却两处茫茫皆不见。
玄宗贵妃的事情在源氏物语中就能看见引用,而且还有些唐诗。
远山月的这个比喻是源氏物语里面胧月夜提供的灵感。源氏把胧月夜比作藏在山中的月亮--被云遮住了,躲起来了看不见。他想找她,继续私通。
浮舟这边也是算做被比喻成了看不清样子的月亮,但后来终于也是现云间了。但宿傩唯独就是没回答她“之前是什么样子呢?”的问题,所以她有些懊恼。
她回应的时候讨了巧,正好听见潮汐声,而潮汐被认为和月亮息息相关,如今又是漂亮的月望天,这里也是海边。
所以就是说:山中云呢就算遮住了月亮,但海潮还是因为引力起波澜,同时呢,海浪打来打去,露出了海床贝壳,这个贝壳也因为月圆结珠了。顺畅的一套575连招
【古代认为月亮盈亏和蚌珠的圆润和色泽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就是月亮圆的时候珍珠也就圆了,就珍贵了,沧海月明珠有泪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就很谦虚的说自己才不是什么月亮,宿傩呢才是月亮,她只不过是明月辉光下的一颗恰逢盛会的蚌珠而已()
但其实这个写的不算文采好,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随口说的话,只是说出来就很讨喜嘛。
本人文化水平就到这里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担待。
第30章
变一个男人喔
“……你听不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