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啧声:“还学会顶嘴了,谁教你的?”
林簌哼了哼。
他继续发话:“还有, 你既然上了大学, 总得拿个奖学金吧,要不然别人问起来, 我说你没拿到奖学金,说出去多没面子。”
林簌顿时觉得压力山大。
她还没考虑这些, 但是周云祁却想的很清晰。
她默默坐在书桌前, 记了一些英语单词, 现在英语资料太少,她记的是英语词典上的单词, 后来又看了半天的名著。
间隙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未来, 虽然说顺利被“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录取了, 但这个专业的本质就是经济专业, 跟她在现实中学的专业课程部分是通用的。
那么她想做什么?将来她毕业了,又能做什么呢?这个问题,她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
但她没有焦虑, 毕竟日子还长,她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在家里养了两天后,趁着这天周云祁出门,她拿着相机,继续去走街串巷,拍摄照片。还在下午去了一趟京大,在校园里溜达了许久。
此时,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学,下课时,路上都是换教室走动的学生,大家意气风发,眼睛纯净,还有……头发茂盛。林簌想想自己马上就在这里上学,接受顶尖教授师长的栽培,心中充满向往。
两日后,张文秋在楼下叫她去逛街。
张文秋被师范大学录取,开学时间跟林簌差不多,她和林簌去逛百货商场,说要给自己挑个好点儿的书包。
一路上张文秋唠叨各种家里亲戚的八卦,同学的八卦,后来在商场里买了些东西,林簌也买了一个新的帆布单肩包,用来大学时放书本。
刚到大门口,前方围着几个人,张文秋是个爱凑热闹的,说道:“那边好像是在做采访。”
林簌望过去,愣了愣,采访的记者竟然是关晨曦。
她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娴熟干练,完全看不出为情所困。
所以林簌更不理解她之前的动机,明明有份这么好的工作,她也是个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女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闪闪发光,为什么非要在感情上执着。
正要离开时,关晨曦直直朝她们走过来:“你好,打扰一下,可以做个简单采访吗?”
林簌觉得她是故意的,一旁的张文秋却高兴坏了:“好啊好啊!”
关晨曦装出一副不认识林簌的模样,极流利地开口:“我是《京城晚报》民生版块的记者,想就百货商品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对二位进行一个简单的采访,不知二位有空吗?”
张文秋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接受采访,激动地说:“有空有空。”
关晨曦这次的采访,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老百姓对于生活物质等方面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行的。
采访的人里有年龄大的,也有像张文秋、林簌这样的年轻人。
她们配合着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虽然大多数都是张文秋在回答,不过林簌并没有不耐烦,进行了一些补充。
被问到“你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哪些物质方面的改善时”,张文秋说:“希望服装、零食等方面的选择更多。”
关晨曦又问林簌:“那么你呢?”
林簌道:“除了衣食住行有更丰富的产品,也希望在学习、娱乐方面有进步,比如音像制品,英语学习资料等有更多选择,还希望国内能生产出更好用的适合女性的用品。”
关晨曦注视着林簌:“你说的女性用品指的是?”
“护肤品之类的。”
关晨曦笑笑:“还有没有别的?”
林簌看着她露出的笑,仿佛有些轻蔑,林簌不想被她看轻,认为自己只是个爱打扮的人,干脆直白地道:“还有,生理期的用品。”
关晨曦仿佛是眼前一亮,秉着记者的职业习惯继续问询:“你指的具体是?”
她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不知道,好在林簌没有月经羞耻,便进一步解释:“国外妇女在经期会用卫生巾,我希望国内也有生产。”
关晨曦:“那么你是怎么知道国外妇女都在使用这种产品的呢?”
林簌:“认识几个华侨友人,听她们抱怨过来旅游、探亲买不到卫生巾,我这才知道原来发达国家的女性,经期都在用卫生巾,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女性也可以早点用到。”
关晨曦:“好的,谢谢你接受采访,我也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件非常紧迫的事,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能尽到自己的力量,将你的声音传递出去。”
张文秋站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她的同桌,一点儿也不像自己平时认识的林簌,更像是女性主义的先锋。
采访终于结束,林簌正要离开时,关晨曦叫住了她:“林簌,这两天有没有空?”
张文秋十分诧异:“不是,你怎么知道她名字。”
林簌看了眼张文秋,无奈道:“我们认识,见过两次。”
“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