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844节(1 / 3)

正在这时候,有丰臣家直臣冲到门外,伏地禀报说:

“急报!毛利辉元大军返回广岛城途中,突然在备后国遭受阻击,几近全军覆没,毛利辉元被斩!”

德川家康极为震惊,毛利辉元有三万大军,怎能一下子就被打得全军覆没?

就算德川家全军出动,也没这本事啊。

淀夫人急忙问道:“何人所为?”

那人回答说:“他们打出了西九州小西家的家纹!”

德川家康心念急转,当即喝道:“什么小西家,那是驻在西九州的明军!”

这帮明军过去一直只对海贸和银子感兴趣,对倭国事务完全瞧不上眼的样子,怎么这次突然就直接动手了?

而且根据过往的战斗经验,能快速歼灭三万毛利大军的明军,绝对不止一万人!

而后源自西国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到。

“西九州有大军出动,连续攻略了长门、周防、安芸!”

“这支打着小西家纹、穿着明制甲胄的大军又前进到备后国,阻击并斩杀了西国霸主毛利辉元!”

“这支大军的行军速度极快,前锋骑兵沿着山阳各国快速推进,已经抵达大阪隔壁的播磨国!”

因为除了毛利辉元的三万大军,山阳各国兵力都被抽去打关原之战还战败了,所以几乎都处于不设防状态。

这种局面下,居然让明军打出了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的样子。

刚才差点得意忘形、险些喊出“还有谁”的德川家康一脸懵逼,心里甚至还有点慌。

照这速度,明天就能看到明军前锋骑兵,两三天后明军主力就会兵临大阪城下!

很明显,这支明军就是掐准了时机,直扑大阪来的!

顺便把西国最后的兵力毛利辉元三万大军歼灭了,解除了后顾之忧。

关原之战后,大部分聚集起来的东国兵力都分散去攻略战败大名的领地了,德川家康只带了本家两万人到大阪城。

德川家康心慌的就是,想靠本家两万兵去抵挡同数量级的明军,怎么可能挡得住?

辛辛苦苦忍了这么多年,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打赢了关原之战,转眼间又陷入了险境!

自己为何为何如此命苦?漫天神佛就不能让自己过几天顺心日子吗?

------------

第七百七十章 怎么办家康?(下)

德川家康连关原之战如果战败后怎么办都考虑到了,就是没考虑到远在西九州的明军居然千里突进,直奔大阪。

任何一个倭国兵法家在此时此刻,也不会把远在西九州的军队纳入眼下需要优先考量的范畴。

道理也很简单,思维上感觉太“远”了,一时半会儿也打不到近畿。

就好比如果从尾张或者美浓上洛,肯定不会考虑九州岛上大名会不会发兵阻击自己。

而且这七年来,驻扎在西九州的明军一直非常“老实”,只是收白银和保护小西行长,根本不参与倭国内部事务,倭人也想不到明军突然出动。

德川家康看着仍在茫然的丰臣秀赖和面有异色的淀夫人,正想着先放几句狠话,镇住局面。

但德川家的六大家臣都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拖着德川家康就去开会。

跌坐在位置上,德川家康忍不住哀叹道:“在乱世打了一辈子,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议论开始,家臣们立刻形成了两种意见。

在朝鲜金身被破的本多忠胜很实在的建议说:“明军显然来者不善,我军在大阪死战毫无意义。

不妨先行后退,等重新凝聚兵力后再战,没有五万以上的兵力就不要轻言开战。”

另一边的赤鬼井伊直政则说:“怎能听到风雨声就从大阪撤退?天下人如何看待主公?

何况明军意图不明,并不一定是对我军有敌意,不然也不会斩杀毛利辉元。

应当先守在大阪,然后弄明白明军的目的再讨论应对策略。”

有其他人赞同井伊直政说:“大阪乃是太阁精心修造的城池,乃是天下第一坚城,还有城壕可为依托,足够我军据守了。

如果想从大阪撤退,又有哪里比大阪更适合坚守?

况且淀夫人也未必愿意离开大阪,主公又将如何?”

但本多忠胜则反驳道:“虽然我军可以坚守大阪,但城中还有丰臣家直臣和旗本。

彼辈与我军并非一心,易生内乱,如何能放心坚守?”

德川家康再次深深的叹口气,总结两边家臣的意见,无非一边是先跑路再说,另一边是先坚守再说,反正没有说应该去迎战的。

换句话说,所有人都认为,就凭现在手头两万人肯定打不过这支明军

今年已经五十八岁的德川家康之前怎么也没想到,人类的欢愉竟是如此短暂。

他才刚进太阁亲手建造的大阪城半天,还想仔细品尝胜利的喜悦。

他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