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楹要到二十才能离开,然后快马去追赶她的马车。
魏楹不方便再请假。
一则掌院学士难做,二则翰林院里那帮同僚还不知又要怎生编排他呢。
上次纳通房,他为了向沈寄解释分明请了假。
下午去了,旁边便有人戏谑:“魏兄,今早起不来吧?还是你高明,知道温柔乡不好离,索性就在城外的庄子里办事。这样名正言顺混到半日假。知道,你老兄情况特殊。可怜,成亲这么就才知道女人什么滋味。味道还不错吧?”
这一次就是告到假,不知又有什么话等着。
所以他只是十一的晚上,一一看过沈寄带的几车东西,然后又对着她叮嘱了半晌。
沈寄早知道他要看那些行李,故此没有让人搬上车。
可是某人对着她唐僧了半宿,好烦哪。
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不要言行无忌,出行一定把帏帽戴好,就是面对族中男子也不例外。
路上不要好奇看新鲜事。一路不要停,一直到客栈就对了。
客栈有热闹也不要去看,巴拉巴拉巴拉
“我好困了,以后再念吧。我又不是头回出远门了,再说你不是几天后就追上来了么。我又不会一个人回到族里去。”
魏楹气结,“你当我在念经啊”
“就是,说了好久了我又不是小娃娃,我又不是你闺女。嘴里说不是人家的错,心头还不知怎么想的呢。”
魏楹气笑了,“谁要当你爹?好了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睡觉!”
京城家中内宅的事沈寄交给了忠叔。
这次是头一次和二夫人对上,她把顾妈妈带上了。
屋里的丫鬟则留下了流朱和凝碧。
挽翠不在,十三岁的流朱可以把正房看住了,凝碧留下做她的帮手。
那些媳妇婆子没事都不准进二门。
陪房里方家一家还有包家一家留下了。
崔大孝去了宝月斋当掌柜,家人还在府里打杂。
牛三一家去了沈寄自己的小庄子。
这些人随时都可以守望互助。
而且,忠叔、李嬷嬷等老人现在也是一心一意跟着魏楹。
总之,京城这个小宅子是不消担心了,关键还是在淮阳老宅。
绣坊掌柜,沈寄还是让大总管洪升在府里物色一个。
现在就可以去盯着修葺的事了。
上次那个杜良就是沈寄请他帮着物色的,如今已经去到粮铺里整顿了。
看着还是挺有成效的,至少伙计干活麻利多了,也不再生意萧条。
沈寄原本拨着算盘想,自家四个铺子、两个庄子、三百亩土地,积攒几年就可以在靠近皇城的地方再买一栋小宅子,让魏楹不需要那么早起上班了。
可是这一千两、两千两的花着,让她顿时发觉官场上外水不少,可是风险更多。
有时候真的只有破财挡灾,钱自然是多多益善。
而且,不能光靠节流,还得开源。
一大早晨,魏府门前就热热闹闹的。
这次沈寄带回去的东西多,给各房头的人都准备了礼物。
她这也算是新媳妇头回上门,礼物开路。
不求有人能多帮衬,只求少使坏。
从七夫人当初的作为看来,二房是把钱财把得很紧的。
不但明面上打着嫡庶之分的旗号年年分红拿最大头。
而且还指使掌柜的做假账,先捞了一部分钱,然后才拿到公中去分。
她这回就跟二夫人对比一下,大方给众人看看。
沈寄觉得像二房这样挖自家人的钱财算什么?有本事赚外人的银子去。
这回她算明白了老太爷干嘛给了魏楹二万两银子成家。
那是老太爷用私房钱补贴他这十多年被二房占去的钱财呢。
那两家铺子明说充公,但是二房每年从那里占去的可能就有一两千两之多。
沈寄可是打听过了,之前生意是很好的。
只是因为魏楹把掌柜的换了才慢慢清淡下来。
可是就这也比二房折算给魏楹的年收益多了两三百两。
现在收回到手中,沈寄决定明年一定要让它们更加的发光发热。
装车完毕,挽翠一一点过无误,便来请示沈寄,“奶奶,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是十五老爷好像还没起身。”
沈寄看看钟漏,都巳初三刻了(九点四十五)。
对于早起的古人来说,这个时间很晚了啊。
魏楹都离家上衙有两个时辰了。
这位长辈还真是的!
魏楹安排了刘準和另一个小厮打前站。
一路安排打尖住宿,这两人一个时辰前就已经出发了。
吃午饭的地方算是定下了。
而且这么等着得等到几时啊?
这位十五叔昨晚是第一宿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