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淮阳来的人都走了,芳姐儿也完好无损的交到她父母手中,沈寄真的是松了一口气。
后来平王让门下人直接找上芳姐儿父母的事,她也知道。
幸亏魏楹之前放了狠话,就算他们之前不知道平王还想和太子相争,如今也都知晓了。
有被寻理由出族的危险,他们这才没敢应下。
四叔也渐渐强硬起来,有了一个代族长该有的手腕。
之前本来就是三叔祖父太过强势,跟座大山似的。
他骤然离世,四叔改变不及,这才有了下头按起葫芦起了瓢的局面。
如今魏楹态度十分的明确、魏柏又是京官,他态度名正言顺的强硬起来,对肃清家风还是很有帮助的。
魏家的人都不傻,都知道魏楹才是他们的根本依靠、顶梁柱。
如今又看到信哥、小包子、小馒头、宁哥四人不但考上秀才,又都考入东山书院,成为下一代的有生力量。
家里有读书好苗子的都动了心思。
就是没有,还来得及生的也都在打主意了。
生不了的不还有孙子可以期待一下么。
三叔祖父三品高位致仕之后,族里就一个七叔出仕。
七叔致仕的时候也不过位居五品知府,未能进入大员之列。
那段时日,淮阳魏氏可是被其他书香大族给比下去了。大家也是吃过那样的苦头的。
好在后来魏楹起来了,魏氏才能再度扬眉吐气。
他说科考才是子弟晋身的正途,对他们这样的家族来说的的确确就是如此。
如今的家风就是用心举业,熄了用家中女儿攀龙附凤的心思。
这种会堕了门风的事,芳姐儿的父母是万万不敢顶风作案的。
再是说侧妃也要上玉碟,毕竟不是正室啊。
还是有些堕书香门第家风的。
小豆沙和曦姐儿已经得到了通知,放学后一道去看小叔叔准备开张的书肆。
万先生从来没有留堂的习惯,到点她们就回来了。
沈寄便问道:“这会儿出去,大概要吃过晚饭才回来。你们的功课能完成么?”
万先生的功课可从来都不轻松。
据说,等她们熬过开始的三个月,以后会好些。
不过到时候沈寄又要再聘女先生给开其他一些课程了。
宫嬷嬷已经答应教两个小丫头礼仪。
沈寄又设法请了另一位宫里出来的向嬷嬷,这位擅长茶道。
万先生教授的为主,但其他课程不能都靠万先生一人。
她虽然样样皆通,还是有偏重的。还是要兼收并蓄的好。
小豆沙和曦姐儿对视一眼,然后点头,“娘|大伯母,我们能完成。”
最多晚上多做一些,要放弃出去玩儿实在是舍不得。
如今两人也有些习惯这样的学习强度了。
“那好,去换衣服,换好就出发。”
沈寄打发她们跟着小丫头去换衣服,曦姐儿留宿的时候是和小豆沙一起住厢房的。她也有衣物在这边。
娴姐儿自然也被叫来了。
她和小亲王是名正言顺的未婚夫妻。又有沈寄同行,自然是无碍的。
再说了还是去她家的书肆。
娴姐儿之前也收到了消息,已经换上了出门的衣服。
等两个小姑娘打理好出来,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出门了。
顾忌着沈寄的肚子,还有小豆沙、曦姐儿的小短腿,小亲王和娴姐儿以及丫鬟们都走得很慢。
即便上了马车也是一路慢行。
沈寄也派人去问了傅清明,他不去。
这次县试他考得不错,想在府试里再提升一下名次。而且他不想去见十五叔和十五婶。
这一回开书肆,最高兴的最后居然是十五叔。
甚至在他的积极参与下,书肆最后的风格定成了武侠、言情各占半壁江山。
开书肆就需要人手,他高高兴兴介绍了好些个人来做事。
众人事后才知道,其中一个拄拐杖的,是当年曾经赫赫有名的独行侠。
一个脸上有一道长疤的,也曾是绿林好汉……
如今年岁大了,想找个养老的地方。
十五叔正犯愁不知怎么安排这拨老兄弟呢。他可没魏楹那个底气,直接养了几十号家将。
十五叔跟儿子说有这样的人在书肆里,就不怕人来闹事。
小权儿虽然心头嘟囔,不说大哥是丞相,就他也是四品的将军,谁敢来闹事啊?
不过还是收下了人。
后来小亲王过去看他们的筹备工作。
因为好奇,他就跟做采访似的,一个一个的问对方的经历。
那些人看他堂堂一个亲王,态度和煦。又是十五叔未来的女婿。
而且一辈子的经历,有些也想跟人说道、说道便都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