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需要里正动员。
当年的里正大爷站在堂屋里,汪氏道:“王三爷,您赶紧坐啊。”
一边告诉沈寄,“当年就是王三爷拍板,留下我们母子的。”
“不敢、不敢,老夫人身上可是有诰命的。王三一介小民,哪敢当一个爷字?”
魏楹笑道:“王三伯,您要是不坐,那我们不就成了回来摆威风的了?快坐、快坐!当初我进学堂,还是您做的保人呢。”
老里正被他按坐下去,笑道:“那不是收了你娘割的肉么。又以为你是我们村里人的亲戚。而且出个能读书的种子,村里人也好跟着沾光,你一看就是聪明相。不过那会儿是真没想到你居然会做了丞相!那个看面相的非说他当年就看出来了。我家的老婆子就啐他,早看出来了你当年早扑上去了。”
沈寄想起里正的女人,是个泼辣的。当初还试图拿糖诱惑她把鱼丸汤的做法讲出来呢。
“怎么没见到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应该不是帮厨去了。
王三伯摆摆手,“不在了,前两年一场风寒走的。不说她了,老夫人身体看着还挺好啊。”
汪氏笑道:“我还成。每个月小寄都派府里养的大夫过来,给我请平安脉的。一直都帮我调理保养。”
“您可是好福气啊!”坐在老里正下手的王二叔笑道。
沈寄听着汪氏、魏楹和以前的老邻居叙旧。
她眼睛转了一圈找小豆沙。发现她在井台边去了,两小也跟着。
不过两个小的还没有井台高也爬不上去,只能在一边看着。
再一看小亲王和娴姐儿也在呢。
两人把水桶丢进去,正在想法子打水的样子。村里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只当是魏楹的堂妹和妹夫。
他俩半天把水弄不进桶里,门口跑进来一个胖娃娃帮他们,还笑话他们笨。
王二叔忙站起来,“那是我的小孙子。这小子,对贵客一点都不知道客气。”
沈寄笑道:“不妨事的。”
小亲王在王家小胖娃的帮助下,终于用轱辘转了半桶水上来。
他拍拍胖娃的脑袋,“进屋吃糖去吧,多谢你啦!来来,娴姐儿、小豆沙,我教你们。”
小豆沙学会后,安排两小坐小马扎上看着,她自个在那里荡水桶打水。
一边对两小道:“娘以前就在这里打水,然后爹帮她挑到那边缸里去。”
娴姐儿伸手拽住她的腰带,“你可别一头栽进去了。”
一边小声和小亲王道:“这两天气氛大好,大娘也时常在。我也不好问有没有京城的消息。”
“快了吧,估计京城里事情已经解决了。只是信还要延后几天而已。信到了,胡家的人肯定第一时间安排送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