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呼吸渐渐不再平稳,但面上却显不出分毫,只是笑道,“我从前对你发了这么多誓,却还是食言而肥,今日也该受点报应了。”
“你……你当真可笑。”
知韫强逼着自己从处此刻的深色挪开视线,好似云淡风轻地笑了笑。
“分明是你做错了事情,却用这种法子来逼着我原谅你?凭什么?”
她怒骂道,“你还真是死性不改!”
刘彻没有回应,只是沉默地握紧了她的手,拔出匕首,而后稍稍挪了一寸,手上微微使劲,匕首锋利的尖头又入了几分。
“你干什么?!”
她终是变了脸色,用力收着匕首,“刘彻!你给我松手!”
所有的刺客都已经被诛杀,可侍卫们却显然不敢靠近,只是背对着他们守在不远处。
二人依旧僵持着。
直到他的脸上的白越来越骇心动目,她手上的红越来越触目惊心,看着他平淡无波却带着几分执拗的眼神,知韫方深深吸了一口气。
“刘彻,松手。”
他没有一丝血色的唇角缓缓勾起,终于听话的松手。她没了禁锢果断松开,沾了血的匕首掉落在草地上,无声无息。
“这次的教训,我记住了,必没有下次。”
强撑着的一口气松懈下来,他几乎要站立不住,当然,他也不再死犟着,而是顺着心意半倒在她身上,语调无力中透着几分满足。
“七娘,你到底还是对我心软了。”
——这一招,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
……
长安震动!
堂堂大汉天子,竟在大汉国都遭遇刺杀,这简直把将整个大汉的尊严都踩在脚下。
群情激愤!
皇帝已被侍卫护送着回了宣室殿,暂且昏迷不醒,遵循皇帝的口谕,守卫京师的北军的指挥权暂且移交至尚未正式册封的郦昭仪手中。
长安戒严,未央宫与长乐宫紧闭宫门,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走动。
虽然皇帝依旧未醒,但却不代表长安的宗亲重臣们毫无作为。
当日深夜,经由廷尉查明,刺客乃是出自馆陶长公主府,未几,北军奉郦昭仪之命包围馆陶长公主府,反抗者一律杀无赦,宫中的陈皇后也被拘禁在椒房殿,等候皇帝处置。
对此,窦太后无能为力。
听到消息之后就受惊过度、昏迷过去的太皇太后一醒来,便已是一副尘埃落定之势,莫说救一救馆陶长公主和陈皇后,甚至连她的长乐宫,都有刘氏宗亲火速入宫“守着”。
吕氏之祸在前,今日之事,当真是戳到了刘氏宗亲和文武重臣们敏感的神经上。
第249章 刘彻(39)
你说说,这多吓人啊?
前一天,皇帝才下旨礼聘缪侯女为昭仪,第二天,身为皇后之母的馆陶长公主就痛下杀手。
虽然全长安的勋贵重臣都知道她在窦太后的娇宠和维护下嚣张跋扈惯了,但也真的是万万没想到,她竟然能够放肆到如此地步。
为了点鸡毛蒜皮、争风吃醋的小事,长安城里、天子脚下,直接就派了杀手,还给天子身上捅了两个大窟窿……
你这是要造反啊?!
连匈奴单于都还没有打到长安来让刘氏天子刀剑加身,当年女主天下、致使吕氏之祸的吕后也没这么丧心病狂,你一个吃刘家饭的长公主倒是做到了。
这可真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小刀拉屁股给大家伙都开了眼了!
主辱尚且臣死,遑论今日这般?他们岂非要在史书之上被记一笔?
刘彻一醒,还来不及召开朝会,铺天盖地的参奏便汇入未央宫。
从刘氏宗亲到文武重臣,从开国功臣集团到新兴势力,从太皇太后仰赖的黄老学派到天子青睐的公羊儒等学派,反正只要是当着大汉的官、拿着大汉的俸禄的,全部都义愤填膺地站了出来。
——请诛馆陶长公主,请废皇后。
在众臣眼中,此二人乃是首恶,必除无疑,旁的与她二人牵扯到的上上下下,等二人伏诛之后自然要一一清理干净。
至于身为二人靠山的窦太后……
到底是刘氏媳妇,还是辈分高的长辈,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也不好多加置喙,自然有刘氏宗亲中的长者出面。
想来,有吕后这个大阴影在的刘氏宗亲,必然不会想要重蹈覆辙。
当然,天子都捅了两个大窟窿,初闻之时,众人自然是愤慨无比,但回神之后,也不是没有半点怀疑——
身为馆陶长公主眼中钉、肉中刺的郦昭仪都毫发无损,怎么偏偏天子受伤了?
要知道,刺杀郦氏女和刺伤天子之间,全然不可同日而语。
但,追根究底,有用吗?
天子重伤,是事实。
这注定是一场腥风血雨。
更何况——
一个,是馆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