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有更多的人从街边路过,往日里这么早的时间,是不该有这么多人的。
尹铎穿上厚衣,将衣领拉的严实,锁上门离开馆舍,一出院门便感觉到更多的雪片正在往下落,地面上已经有薄薄一层积雪,干硬粗糙的鞋子踩上去十分冰冷硌脚。
明日开始,他便是这城的最大的官,官场新贵,甚至还有一个名头——董安于的笛子。
俸禄自然会涨,或许还会分到禄田?,也成收取地租的人,以后自然有钱能穿上更好的鞋,以此来抵御寒冬。
但这些都不是尹铎在意的。
他快步走着,跟着这群人走着,走到了集市,走到了人最多的地方。
然后他看见了董安于的尸体。
雪片轻柔而苍白,纷纷缓落在悬着尸体的木车上,一层叠一层,最终变成积雪,尸体上的官服已经被脱下,大原城今年入冬而来的第一场雪,原来是为这个而下的。
老师的尸体僵硬冰冷,脖子上显而易见的勒痕,那是自缢的淤青。
他就这么闭着眼沉睡着。
尹铎成为大原宰的第一个月,五卿的确退兵了,他们知道再打下去,也灭不了赵氏,五个家族各自心怀鬼胎,都想占最大的便宜,出最小的力。
但就如此退兵,他们并不甘心,必要让赵氏付出点什么代价。
智氏退兵的要求,便是要董安于的命,他们知道,若是董安于活着,继续修建大原城,日后的晋国,便是赵氏的。
在智氏口中,董安于是“首乱者”,因为是他向赵鞅建议,发动动乱,对抗其他两大卿族,挑起争端。
乱者当诛,是晋国律法所定。
那日,尹铎沉默地跟在木车后,亲眼见老师的尸体于大雪纷然中,带着祸乱晋国的罪名,被暴于集市示众。
他果然年轻,还是将这世间的争斗,想的太简单,太轻松。
眼前的这一课,是他上过代价最沉重的一课。
他此刻才真正明白老师那些话的用意。
那些彷佛还在他的耳边的话——
“我乃史官之后代,先祖董狐以秉笔直书而被后人所记,如今我不做史官,但我之言行,必被史官所记。”
人心的确可以杀人,站的越是高,越是被更多人看见,想要他死的人就越多。
他不怕死,怕的是大原的城建还未完成,改制还未实行。
这一场内乱不会是最后一场,退兵也不意味着赵氏的未来便永远安稳,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大原城,总有一日,还会血流成河。
“我死则晋国安宁、赵氏安定,何用生为?”
——《左传定公十四年》
史书上,没人知道董安于生于何年。
但那日之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他死于周敬王二十三年。
第905章 倒悬美馆85
大原城在一场春雨后恢复了生机。
城外的敌军早已退去,赵鞅回了赵宫,大原还未修好,但他相信尹铎的能力,因为那是董安于死前推荐的。
g激活了尹铎身边一位副手的身体,是担心尹铎想不开,想看着他。
怕他因为董安于的死而萎靡不振,或者对赵家有异心,对大原的修建不再用心。
g之前没想到董安于会这么快便去世了,剩下的所有压力也好,重担也罢,都落在了尹铎一个人的身上。
而大原城,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担心在错的地方。
尹铎不是不用心,但麻烦,也没少惹。
他竟在没有得到赵鞅许可的情况下,直接宣布,大原实行新的田地丈量方法,原本一百步一亩,改为二百四十步一亩!
虽然不是三百步,但也超过了一倍之多。
假若一户人租了卿族五百步的地,按照原本的政策,五百步相当于五亩地,需要交五份地租,但如今只相当于两亩地,只需要交两份地租。
而且,他合并户籍,减少户数,同样可以减少按户交税者的负担。
之前赵氏因为五百户的人口差点被灭,如今尹铎大手一挥,大原城顿时锐减一半以上的户数。
g:“……”
可惜现在联系不到苏摇铭,不然高低要问问她,尹铎这种干完这个月就不打算继续干的作风要不要拦一下。
就算是黑化,这黑化的也太快了吧?
无视所有人的反对,顶着卿族的记恨和威胁,毅然决然改变大原城的相关政策,减轻赋税地租,但很快,g就发现尹铎并不是乱来。
虽然弹劾他的书简已经在快马加鞭前往赵宫的路上,但尹铎似乎毫不在意。
城中很多赵氏的官员也都冷眼看着他的所作所为。
倒不是不想阻止他。
他们阻止不了他,董安于刚刚为了赵氏而死,尹铎是他最看重的接班人,谁都知道尹铎以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