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大家晃晃悠悠带着板凳过去了,
珍珍闹着要韩铁柱抱,就这样把珍珍也带了过去。
大队长站在大队前面的高台上,看时间差不多了,
对着下面闹哄哄、交头接耳的群众大声喊道:“安静安静!让我们一起欢迎县委的科技员周继伟同志!”
大队长转身对着身旁站着的年轻人,带头鼓起掌来。
底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大家之前一直议论,这人是谁,原来是县上下来的,怪不得书生气十足。
周继伟是个刚成年的小伙子,腼腆又害羞,还没开始讲话脸就红了。
“社员同志们,大家好,我叫周继伟,以后是咱们赵家沟大队的农业技术指导员。”
村民吴大头看着周继伟白面书生的模样不相信:“我们都种了一辈子的地了,你种了几年?来教我们?”
周继伟面皮更红了,他是中等师范毕业的,刚刚分配到县里,没有做过农活。
大队长一看周继伟压不住社员了,赶紧过来救场,
这头一天要是不压住社员,以后的工作很难展开。
“不会可以学嘛!人家公社的领导,有文化有知识,脑筋也够用,学起来快得很。”
周继伟受到大队长鼓励,大着胆子继续发言:“虽然我在做农活上是个新手,但我会虚心跟你们学习的,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让盐碱地也能开出稻花香来。”
“啥?盐碱地种稻子?这娃学傻了吧。”
“别是让我们去做无用功吧。”
村里尾端有一片一百多亩的盐碱地,有人曾经不信邪地在上面种庄稼,结果颗粒不收,白白损失了种子。
韩铁柱不耐烦:“都吵吵啥?听人周指导员怎么说。”人家可是政府的干事,懂得肯定比他们老农民多啊。
珍珍想了想,现在亩产量不高,只能靠提高播种的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了,盐碱地种粮食是可行的,就是现在机械化不高,人会受累。
“盐碱地只要我们肯干,是可以变成良田的,明天开始挖渠改造盐碱地。”
底下社员议论纷纷,有说技术员外行瞎指挥,有说反正大队发工分,干就是了。
韩铁柱反正是打定了注意,有多挣工分的活还不好吗?
还有,这世上神仙都有,盐碱地种水稻有什么稀奇的。
第31章 黄金
韩小四踩着清晨的朝阳, 脚步轻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后面有‘叮铃铃’的声音,他往路边靠了靠, 给对方让路。
“小四。”美娟对着小四喊着,
“哎!”小四扭头,见美娟骑着自行车, 顿时双眼放光:“美娟, 你家买洋车啦。”
赵美娟从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上下来:“我大哥说他吃住都在单位, 发了自行车票他用不到, 就给家里寄来了,说给我上学骑。”
小四摸着这辆女士自行车爱不释手:“怎么不买大点的啊,买28大杠的呀, 能载重还结实耐用。”
美娟甩了下垂到肩头的麻花辫, 娇俏着说:“28的太大了,我骑26的就够了,我爹说他不骑,就给我一人骑。”
美娟虽然不是正房太太生的闺女, 但现在没有庶女这一说了,
加上赵长庚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家, 身边就这一个闺女, 自然而然的对闺女疼爱起来。
“来来来, 我载你。”小四自然的上手接过美娟的车把手。
“你会嘛?我可是在院子里学了半天的。”
“会啊, 忘记咱们老师有一辆了?我们背着他偷偷骑过。”
小四歪歪斜斜地骑起来:“你这车好, 比老师的骑起来轻快。”
扭头看她跟着车旁小跑:“快上来啊。”
“那你稳着点啊。”美娟步伐生硬地拽着他的衣角跳上后座, 车子扭了扭又恢复正常了。
“不错哎, 我每天都载你吧。”
带着凉意的秋风吹起美娟额头的碎发, 一双眼笑得弯弯的:“好啊!”
县上很重视这次盐碱地改造工程, 大王村和赵家沟村社员没日没夜的连轴转,誓要在明年春天之前搞好这一百多亩盐碱地。
盐碱地改造前,要把沟渠都挖好,才能引水灌溉盐碱地,稀释盐碱地里的盐分。
社员们有时候太累了,懒得回家,就在地里搭的棚子里随便睡睡了。。
韩铁柱和两个儿子几天没回家了,王红芬想他们,担心他们吃不好睡不好,
也不知道活能不能吃得消。
她特意请了半天假,背着珍珍去给韩铁柱送伤膏药,这是赶集时候买的农家土方自制的,据说用虎骨熬出来的,效果特别好。
现在的农民都是下死力的,没有几个身上是不痛的。
韩敏珍以为的盐碱地开荒,会看到一副被迫的、无精打采的景象,没想到搞得跟以后的运动会那么热闹,

